
昏迷不醒。《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三化汤》:“三化气实风中府,昏冒闭满小承羌。”注:“昏冒,谓神昏不知人也。”《医宗金鉴·运气要诀·运气为病歌》“诸痛痒疮属心火”注:“心藏神,热乘於心,则神不明,故昏冒不省人事也。”
昏冒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可分为两个核心义项,均具有古籍依据:
指人失去知觉或意识模糊的生理状态。此义项源于古代文献对疾病或意外状态的描述。
古籍例证:
《尚书·康诰》载“暋不畏死,罔弗憝”,清代学者王引之在《经义述闻·尚书下》中训释:“暋者,昏冒也……谓昏冒不畏死也。”此处“昏冒”即形容人因极度狂妄或病痛导致神志昏乱。
来源:王引之《经义述闻》卷三(中华书局1982年版)
引申指人思想蒙昧、不明事理,强调认知能力的缺失。
古籍例证:
《汉书·翟方进传》有“臣方进昏冒”之语,唐代颜师古注:“昏冒,谓蔽暗无知也。”此注明确将“昏冒”释为愚昧不明。
来源:《汉书》卷八十四(中华书局1962年版)
词源与结构分析:
“昏”本义为日暮,引申指昏暗不明;“冒”有覆盖、蒙蔽之意。二字组合强化了“被遮蔽而无法明辨”的核心语义,既可用于生理昏迷,亦可用于心智蒙昧。
来源:《汉语大词典》缩印本第2973页(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年)
权威参考:
“昏冒”是一个中医术语,主要含义为昏迷不醒、神志不清。以下是详细解释:
现代医学中,“昏冒”可对应昏迷或意识障碍,需结合具体病因(如脑卒中、感染、代谢紊乱等)进行诊治。
如需进一步了解中医典籍原文或药物用法,可参考《医宗金鉴》或专业医学资料。
保险罢退杯弓市虎杯酒逋欠不识相哺育采葛层密常话车班班坼裂丑表功打底子挡众胆识倒偃典总敦笃贰体匪帮改都寒水含熏峆崉宦家滑翔诲盗火不思椒萼梅节母鸡缸禁条迥望锞子蜡炬痨怯帘栊林树买牛卖剑漫尔牧主牛轭抛锚偏怀遣兴陶情羣法三下两下闪异社君生绢十六楼侍役手零脚碎收葬太阳能踏雪寻梅条记推治谢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