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腐衣的意思、腐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腐衣的解释

豆腐衣。大豆磨浆,烧煮后脂肪和蛋白质上浮凝结而成。又名豆腐皮。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腐衣,又称豆腐衣或豆腐皮,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指代的名词,主要从豆制品的加工工艺和成品形态角度进行定义。其详细释义如下:

一、基本释义

指在煮沸的豆浆表面自然凝结形成的薄膜状豆制品。豆浆在加热过程中,蛋白质和脂肪上浮凝结,形成一层薄皮,将其挑起晾干后即得腐衣。其特点是质地柔韧、薄如蝉翼,色泽淡黄,具有浓郁的豆香味。《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定义为“豆浆煮沸后表面凝结的薄膜,可揭下晾干”。

二、制作工艺特征

腐衣的制作依赖传统工艺:

  1. 结膜形成:豆浆持续加热时,表面因水分蒸发和蛋白质变性形成薄膜。
  2. 揭取晾干:人工用细杆将薄膜挑起,悬挂晾干成半透明片状。

    《中国食品工艺学》指出,腐衣的品质取决于豆浆浓度与揭膜时机,需“浆浓而火缓”方能形成均匀薄皮。

三、文化与应用

腐衣在中华饮食文化中有重要地位:

四、相关别称辨析

需注意与相似豆制品的区分:

引用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2. 李里特.《中国食品工艺学》.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8.
  3. 袁枚.《随园食单》. 清乾隆五十七年刻本.
  4.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浙江传统食品技艺图录》, 2020.
  5.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缩印本).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2.

网络扩展解释

腐衣是一种传统豆制品,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1. 定义与制作
腐衣又称“豆腐衣”或“豆腐皮”,由大豆磨浆后经烧煮,表面脂肪和蛋白质凝结形成薄膜,晾干后制成。其制作原理与腐竹相似,但形态更薄。

2. 别称与特点
在不同地区被称为“豆腐皮”“油皮”等,质地轻薄且富含植物蛋白,常用于中式菜肴的包裹、卷制或凉拌。

3. 应用示例

4. 延伸说明
腐衣与腐竹的区别主要在于厚度,腐衣更薄,适合快速吸收汤汁或包裹食材,而腐竹较厚,口感更韧。

别人正在浏览...

騃穉便给参观漕谷觇逻传经送宝帝虎鼎甲儿皇帝二智反刍方帅返锦发扬蹈厉风铲伏愆釭烛艮背根深柢固公恕轰震画臣皇风艰困记当井竈进让籍圃救死扶危极异犁轭洛苑丏夺默钓乃往皮油窃誉亲心栖歇全本蜷局搧动少不的圣论豕牢书传水电部水婔四门博士松风亭胎胞藤杯甜津津髫羁讬情王觐唯诺温疟嫌好道歉袭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