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艮背的意思、艮背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艮背的解释

(1).《易·艮》:“艮其背,不获其身。” 王弼 注:“施止於背,不隔物欲,得其所止也。” 孔颖达 疏:“施之於人,则是止物之情,防其动欲。”背,谓相背而不见。后因称不动物欲之念为“艮背”。 唐 李商隐 《献河东公启》之一:“艮背却行,氷心自处。”

(2).一种精神治疗法。欲人清心寡欲,犹如今之静坐法。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四》:“吾 闽中 又有三教之术,盖起於 莆 中 林兆恩 者。以艮背之法,教人疗病。因稍有验,其徒从者云集,转相传授,而吾郡人信之者甚众。”

(3).东北隅。背,通“ 北 ”。北方。 唐 李邕 《海州大云寺禅院碑》:“寺之艮背,山之前临,有 确师 禪房。”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艮背”一词源于《易经》,包含多重含义,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核心义项

  1. 克制物欲之念(哲学概念)
    源自《周易·艮卦》爻辞“艮其背,不获其身”,意为将注意力集中于背部(象征停止外求),以隔绝外界欲望干扰,达到内心静止状态。王弼注:“施止于背,不隔物欲,得其所止也。”孔颖达疏进一步解释为“止物之情,防其动欲”。唐代李商隐在《献河东公启》中即以“艮背却行”表达超然物外的境界。

  2. 传统精神疗法(养生实践)
    指通过静坐、清心寡欲的方式调节身心,类似现代冥想。明代谢肇淛《五杂俎》记载,福建莆田林兆恩曾用“艮背之法”教人疗病,因疗效显著而广为流传。

  3. 方位指代(地理概念)
    “背”通“北”,故“艮背”可指东北方或北方。《海州大云寺禅院碑》中“寺之艮背”即描述寺庙位于东北方位。

二、延伸解析

三、应用示例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查阅《周易》原文及相关注释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艮背

艮背是一个词语,表示一个人背部僵硬、不灵活,缺乏弹性的状态。这个词语可以拆分为“艮”和“背”两个部分。

拆分部首和笔画

“艮”字的部首是艮,总共有8笔。而“背”字的部首是肉,总共有9笔。

来源

“艮背”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中的《易经》。根据《易经》中的卦象,艮为山的卦象,象征着静止、止息的状态。由于背部是身体的一部分,所以“艮背”一词指的是背部失去了灵活性和活动能力,即类似于山的静止状态。

繁体

繁体字“艮背”的写法和“艮”的简化字相同,而“背”的繁体写法为“背”。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虽然没有具体的“艮背”一词,但是“艮”和“背”分别有不同的写法。例如,在《说文解字》中,“艮”字的古代写法是上面一个“阝”,下面一个“戈”,而“背”字的古代写法则是上面一个“自”,下面一个“北”。这些写法在现代已经不再通用。

例句

1. 他久坐不动,导致背部艮背。

2. 长时间低头玩手机会使得颈部和背部趋向于艮背状态。

组词

艮背可以组成其他词语,例如“艮背保健操”、“艮背治疗”等。

近义词

与“艮背”意思相近的词语有“僵硬背部”、“僵直的背脊”等。

反义词

与“艮背”相对的词语是“灵活背部”、“活动自如的背脊”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