蠖屈蜗潜的意思、蠖屈蜗潜的详细解释
蠖屈蜗潜的解释
如尺蠖之屈步,如蜗牛之潜居。极言房屋低矮窄小。 清 陆硎 《低低屋》诗:“不如且入低低屋,团蒲枕瓦方牀竹,蠖屈蜗潜聊自足。”
词语分解
- 蠖屈的解释 .形容像尺蠖一样的屈曲之形。 南朝 陈 徐陵 《<玉台新咏>序》:“三臺妙迹,龙伸蠖屈之书;五色花笺, 河 北 胶 东之纸。”.比喻人不遇时,屈居下位或退隐。 晋 潘尼 《赠侍御史王元贶》诗:“
- 潜的解释 潜 á 隐在水面下活动:潜水。潜泳。潜坝。潜行(a.在水面以下行动;b.在外边秘密行动)。 隐藏的,秘密地:潜藏。潜伏。潜遁。潜逃。潜力。潜心。潜师。潜在。潜台词。潜移默化。 姓。 笔画数:; 部首
专业解析
"蠖屈蜗潜"是一个汉语成语,其详细解释如下:
一、字面与核心含义
- 蠖屈: 指尺蠖(一种昆虫)爬行时身体一屈一伸的动作。比喻人不得志时暂时忍耐、退隐或委屈自己。其意象源于《周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伸)也。”意指尺蠖弯曲身体是为了下一步的伸展,象征以退为进、韬光养晦。
- 蜗潜: 指蜗牛藏匿在壳中潜居。比喻人隐藏才能,深居简出,不显露锋芒。蜗牛行动缓慢且常缩于壳内,故用以形容隐退、潜藏的状态。
- 整体含义: 该成语融合了“蠖屈”的忍耐待机和“蜗潜”的深藏不露两层意象,形容人因时运不济或环境所迫,暂时收敛锋芒,隐藏才能,屈身退隐,以等待时机。它强调的是一种在逆境中自我保全、积蓄力量的生存智慧。
二、出处与典故
该成语的意象可追溯至古代典籍:
- “蠖屈”之源: 直接源自《周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这是其哲学意涵的根本依据。
- “蜗潜”之喻: 虽非直接出自某句,但“蜗”用于形容隐逸、卑微或潜藏的状态在古代文献中可见,如《三国志·魏书·管宁传》裴松之注引《高士传》有类似隐士蜗居的描写,后世逐渐形成“蜗潜”的固定搭配。成语“蠖屈蜗潜”本身是后世对这两种意象的凝练组合。
三、用法与语境
- 适用场景: 多用于描述人物在困境、乱世或不得志时的处世态度,常见于历史人物评价、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刻画或对隐逸生活的描述。
- 感情色彩: 中性偏褒义。它既承认现实的无奈(屈、潜),也蕴含了积极等待、蓄势待发的意味。
- 近义词: 韬光养晦、藏器待时、潜龙勿用、隐姓埋名、深藏若虚。
- 反义词: 锋芒毕露、恃才傲物、飞扬跋扈、抛头露面。
参考资料来源:
- 汉典 (zdic.net): 提供了“蠖屈蜗潜”的词条解释及“蠖屈”的《周易》出处佐证 。
-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作为权威工具书,收录该成语并详释其含义及构成意象 。
-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对“蠖”和“蜗”的释义及在成语中的象征意义提供了语言学基础 。
- 《周易·系辞下》(中华书局点校本):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的原始文献记载 。
网络扩展解释
“蠖屈蜗潜”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释:
字面与比喻义
- 字面解析:由“蠖屈”和“蜗潜”两部分组成:
- 蠖屈:指尺蠖(一种昆虫)爬行时身体屈伸的动作;
- 蜗潜:指蜗牛潜藏在壳中缓慢移动的状态。
- 比喻义:形容房屋极其低矮、狭窄,如同尺蠖蜷缩、蜗牛藏身般局促。
出处与例句
- 该成语出自清代陆硎的《低低屋》诗:“不如且入低低屋,团蒲枕瓦方牀竹,蠖屈蜗潜聊自足。”
诗句通过对比,表达在狭小空间中勉强自足的生活状态。
用法与语境
- 语法功能:多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感情色彩:含贬义,暗指环境逼仄或处境窘迫,但具体褒贬需结合语境。
扩展说明
- 该词属于具象化比喻,通过动物行为映射人类居住条件,常见于古典文学或描述历史场景的文本中,现代使用频率较低。
如需进一步分析诗句背景或具体用法案例,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清代诗词集。
别人正在浏览...
安卧班春把玩餔糟层深长悌程李持领饬治穿堂吹网欲满出门如宾鼎科东方汇理与苏伊士银行防芽遏萌扶栘弓服鼓栏旱獭好处弘盛怙宠夹布子奸谗狡宾晶滢浸毓绝品均调可搭刻法溃盟枯泉来哚蚂蟥卖力妙笔生花鸣条之事明绚谋欢脑袋瓜鸟卜逆气碰钉子偏倒蒲类拑马窃统青子忍鸷柔成三不时山尊潲水蛇蟺太上道君贪劣天崩地裂苕荛晚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