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图箓的意思、图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图箓的解释

图谶符命之书。《后汉书·方术传序》:“故 王梁 、 孙咸 ,名应图籙,越登槐鼎之任。” 李贤 注:“ 光武 以赤伏符文,拜 梁 为大司空,又以讖文拜 孙咸 为大司马。”《旧唐书·儒学传下·柳冲》:“ 唐公 名应图籙,动以信义,豪杰响应,天所赞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图箓”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汉语词汇,主要源于中国古代的谶纬学说和道教文化,指预示天命或祥瑞的图谶符命。其详细解释如下:

  1. 基本释义与构成

    “图箓”由“图”与“箓”二字复合而成。

    • 图 (Tú): 在此语境下,主要指“河图”,相传是黄河中龙马背负的神秘图案,被视为圣王受命的祥瑞征兆。也泛指其他预示天命、王朝兴替的神秘图谶或祥瑞图谱。
    • 箓 (Lù): 本指记录、簿籍,特指道教中的秘文符箓,被认为具有神力,能召神役鬼、祈福禳灾。在帝王受命的语境中,“箓”指上天赐予的符命、凭证,象征统治的合法性。

      因此,“图箓”合称,核心含义是象征天命所归、王朝兴替或神圣力量的神秘图谶与符命文书。它被视为天意的显现,是政权合法性和神圣性的重要依据。

  2. 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

    “图箓”观念盛行于汉代谶纬之学兴起的背景下。谶纬是附会儒家经典、预言吉凶祸福的学说,“图箓”常与之结合,成为论证帝王受命于天的重要工具。例如,史书中常见“受命之符”、“赤伏符”等记载,均属“图箓”范畴。光武帝刘秀就曾利用《赤伏符》的谶语(“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来证明自己称帝符合天意。

    在道教中,“图箓”则演化为一种重要的宗教文书。道教认为,传授特定的“图箓”是确立师徒关系、赋予道士行法资格的关键仪式。这些“图箓”被认为蕴含着神灵的名讳、形象和力量,是道士沟通神明、施行法术的凭证。

  3. 象征意义与引申

    “图箓”超越了具体的图文形式,成为一种天命所归、祥瑞降临或神圣授权的象征符号。它代表着:

    • 政权的合法性: 新王朝建立或帝王登基时,常宣称获得“图箓”作为“受命于天”的证据。
    • 神权的授予: 在道教中,接受“图箓”意味着获得神灵的认可和法力。
    • 祥瑞与预兆: 被视为预示未来、昭示吉凶的神秘现象。

      因此,“图箓”一词常与“符命”、“谶纬”、“祥瑞”、“受命”等概念紧密关联。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对“图箓”的词源、基本含义及历史用例有权威收录和解释。
  2. 《后汉书》 (中华书局点校本): 如《光武帝纪》等篇章详细记载了汉代帝王利用图谶符命(图箓)确立合法性的史实。
  3. 王明道《谶纬与汉魏六朝政治》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系统论述了谶纬(包含图箓)在汉魏六朝政治变迁中的作用和影响。
  4. 《隋书·经籍志》 (中华书局点校本): 在子部谶纬类、道经类的著录中,反映了“图箓”类文献在当时的流传和分类情况。
  5. 李养正《道教概说》 (中华书局): 对道教符箓的起源、种类、功能及传授仪式有清晰阐述,是理解道教“图箓”的重要参考。

网络扩展解释

“图箓”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用于古代文献和宗教语境中,以下是详细解释:

  1. 拼音与含义
    拼音为túlù(ㄊㄨˊㄌㄨˋ),字面意义为“图谶符命之书”,指古代预言天命、吉凶的图文典籍,多与帝王受命或政权更替相关。

  2. 历史与文献出处

    • 在《后汉书》中记载:“王梁、孙咸,名应图籙”,意指人名与图箓预言相符,暗合天命。
    • 《旧唐书》也提到“唐公名应图籙”,用于佐证李唐政权的正统性。
  3. “箓”的深层含义
    “箓”本指帝王受命于天的神秘文书(如“高祖膺箫受图”),后延伸为道教的符咒秘文(如“符箓”),兼具政治与宗教色彩。

  4. 相关词语

    • 图谶:类似图箓,以图像或文字预言未来的典籍。
    • 符箓:道教用于驱邪祈福的符号文书,与图箓同源但用途不同。

建议:若需更权威的释义,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道教大辞典》中的相关条目。

别人正在浏览...

抱厦厅宝珍倍费遍布麃麃补短草蓐超阔盛器逞瑞城市群晨膳齿牙馀慧垂翼鉏翦出人意外雕陵鹊低声波房匳风禁鹤軿悔婚回头路加纳酱棚监临谏说极睇精细酒痨鸡瘟隽谈举座开涖雷祖连檐緑罽棉被靡匜南烹女脚爬山虎骈错泼货抢红乾雪泣辜乞宥认帐韶虞生白食无求饱霜晖偷佞舃卤威赫悟道五幡武録小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