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有油漆雕饰的白木器皿。《史记·货殖列传》:“木器髤者千枚,铜器千钧,素木铁器若巵茜千石。” 裴駰 集解引《汉书音义》:“素木,素器也。”《后汉书·儒林传上·刘昆》:“每春秋饗射,常备列典仪,以素木瓠叶为俎豆,桑弧蒿矢,以射‘菟首’。”
“素木”是一个汉语词语,主要有以下含义:
基本定义
指未经油漆或雕饰的白木器皿,强调物品的原始、朴素状态。例如《史记·货殖列传》中提到“素木铁器若巵茜千石”,这里的“素木”即指未加修饰的木器。
出处与典故
该词最早见于《史记·货殖列传》,后《后汉书·儒林传》中也有记载,描述古人用“素木瓠叶”作为祭祀礼器,体现简朴之风。
扩展意义
在部分语境中,“素木”可引申为对人或事物质朴本真的比喻,如形容性格纯真、艺术作品的天然之美等。但此用法多见于现代引申,并非古籍原义。
例句参考:
《后汉书》记载刘昆“以素木瓠叶为俎豆”,即以未修饰的木器作为祭祀用具,体现古人对原始美感的追求。
《素木》是一个汉字词语,它是由两个字组成的,分别是“素”和“木”。
拆分后的部首是“⺼”和“木”,分别表示“肉”和“木材”。这两个部首也是构成素木的两个字的主要部分。
素:由8个笔画构成(竖、撇、捺、横、竖钩、撇折、竖折、横折)。
木:由4个笔画构成(横、竖、撇、捺)。
《素木》一词的来源较为模糊,没有确切的历史记载。它可能是由古人创造而来,也可能是一种用来形容事物特征或名称的虚构词语。
《素木》的繁体字形为「素木」,与简体字形相同。
没有确切的古时候汉字写法可供参考。
1. 她温柔的眼神像一片素木,让人安心。
2. 这棵素木高耸入云,是这片森林的标志。
素木并不常用于组词。
素木的近义词可以是“实木”、“原木”等,这些词语都与木材有关。
素木的反义词可以是“加工木”、“人造木”等,这些词语表示经过特殊处理的木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