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擒敌人,搜查伏兵。《新五代史·唐臣传·安金全》:“ 安金全 , 代北 人也。为人驍果,工骑射,号能擒生踏伏。”
“擒生踏伏”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进行详细解析:
1. 基本含义
指在战斗中生擒敌人并搜查伏兵,强调通过武力或策略迅速制服对手、清除隐患。拼音为qín shēng tà fú,四字均为平声调。
2. 出处与历史背景
该成语出自《新五代史·唐臣传·安金全》,描述唐代将领安金全骁勇善战,擅长骑射,因具备“擒生踏伏”的能力而闻名。此处的“擒生”指活捉敌人,“踏伏”指清除埋伏,体现古代军事战术的果断性。
3. 结构与引申义
4. 使用场景
多用于形容果断应对复杂局面,例如:
提示:此成语在现代使用频率较低,更多见于历史文献或特定语境中。若需更多例句或延伸用法,可参考权威词典来源。
《擒生踏伏》是一个成语,意为征服、制服、打败一个生物或敌人。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兵器制造和军事战斗的背景。
根据《康熙字典》,《擒生踏伏》这个词的拆分部首是“手”和“足”。在汉字中,“手”通常表示动作,而“足”则表示脚步。所以,“擒生踏伏”这个词是由两个动作组合而成。
根据笔画的计数法,这个词共有17画。其中,“生”字有5画,“擒”字有11画,“踏”字有13画,“伏”字有8画。
《擒生踏伏》这个成语在繁体中称为「擒生踏伏」。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和现代有所不同。对于《擒生踏伏》这个成语来说,汉字的写法也不尽相同,而且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也有所变化。例如,古代可能将“擒”写作“擒”,将“生”写作“牲”,将“踏”写作“蹋”,将“伏”写作“服”。
以下是一些使用《擒生踏伏》这个成语的例句:
1. 他以巧妙的策略最终擒生踏伏了敌人。
2. 军队通过集中力量擒生踏伏了叛乱分子。
3. 这位武术大师能够擒生踏伏任何挑战者。
与《擒生踏伏》意思相近的一些组词包括:
1. 征服
2. 制服
3. 击败
4. 打垮
与《擒生踏伏》意思相近的一些成语有:
1. 驱逐
2. 战胜
3. 克服
与《擒生踏伏》意思相反的一些成语有:
1. 逃脱
2. 自由
3. 溜走
以上是关于《擒生踏伏》的词义、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的相关内容。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