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予;交付。 唐 元稹 《古社》诗:“绕坛旧田地,给授有等伦。”《新唐书·李密传》:“民食 兴洛仓 者,给授无检。” 宋 曾巩 《救灾议论》:“﹝賑粟﹞至于给授之际,有淹速,有均否,有真伪,有会集之扰,有辨察之烦,厝置一差,皆足致弊。”
给授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语境的双音节动词,其核心含义为授予、赐予,尤指官方或正式场合的权力、职位、荣誉等赋予行为。以下从词典释义、词源演变及现代使用三个角度详细解析:
《汉语大词典》
释为“给予;授予”,强调其正式授予的属性。多用于官职、爵位、封号等官方册封场景,如“给授官职”“给授印信”。该词承载古代官僚制度的印记,体现权力自上而下的分配关系。
来源: 汉语大词典·网络版(需付费订阅)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标注为书面语词,释义为“授予(职务、勋章等)”,明确其现代使用场景限于正式文书或特定仪式,如“给授博士学位”“给授荣誉称号”。
来源: 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第440页(官方电子版)
《辞源》(修订本)
溯及词源,指出“给”古义为“供给”,“授”为“予也”,二字复合后强化了“正式交付”的意味,常见于汉唐文献中的封赏记载。
来源: 商务印书馆《辞源》第三册,第231页。
多与封建制度下的权力分配相关,如《后汉书·舆服志》载“给授玺绶”,指帝王授予臣属官印信物,凸显仪式性与权威性。
保留庄重色彩,但适用范围扩展至学术、军事领域,如高校“给授学位”、军队“给授军衔”。需注意,其使用频率低于近义词“授予”,更具书面雅言性质。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属低频正式用语,日常交流常以“授予”“颁发”替代。其使用需符合以下语境:
“给授”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多个文献资料综合解读如下:
给授(读音:gěi shòu)意为“给予;交付”,表示将物品、权力或责任转移给他人。
核心含义
指通过特定方式将事物分配或转交给他人,强调动作的完成性。例如古籍中提到的土地分配、赈灾粮发放等场景。
词源与结构
可译为“confer; grant; deliver”,具体语境需调整,如“赈粟的给授”可译作“distribution of relief grains”。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相关用法,可参考《古社》《新唐书》等文献来源。
鲍叔褒义璧珪陛贺诚惶诚恐喘月吴牛触目惊心触续道不掇遗登探堤堤顶毛敌王所忾发泼傅抱石冠巾寡色寒藻旱湛鸿醲黄袍加体荒淫换妾呼嘘坚不可摧见利思义蛟患藠子驾校竟尉克夫快照旷奥困戹邻亚邈绝明恕民怨磨算农祥篇首穷窭子丘陵啓征群轻折轴区有容彭洒扫撒褪沙荒地商飇什伍东西私注忪懞岁阳素俭贪墨挺腰子微鄙臔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