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道不掇遗的意思、道不掇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道不掇遗的解释

同“ 道不拾遗 ”。《新唐书·东夷传·高丽》:“降、败、杀6*人及剽劫者斩,盗者十倍取偿,杀牛马者没为奴婢,故道不掇遗。”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道不掇遗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道不掇遗”是“道不拾遗”的讹传形式,正确成语应为“道不拾遗”,属于汉语中形容社会安定、民风淳朴的经典表述。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1. 字面释义

    “道”指道路;“不”表否定;“拾遗”意为捡拾他人遗失之物。整体指“路上无人拾取他人丢失的物品”,体现社会秩序良好、百姓品德高尚的景象。

  2. 历史渊源

    该成语最早见于《史记·商君列传》:“道不拾遗,山无盗贼。”描述商鞅变法后秦国社会安定的状态。战国文献《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亦有记载:“子产退而为政五年,国无盗贼,道不拾遗。”印证其作为治理成效的象征意义。

  3. 语义延伸

    现代汉语中,“道不拾遗”常用于两类语境:

  1. 文化关联

    该成语与“夜不闭户”构成对仗表述,共同构成中国古代理想社会的经典意象,体现儒家“礼运大同”思想中“外户而不闭”的社会治理目标。

网络扩展解释

“道不掇遗”是一个古代成语,读音为dào bù duō yí,其含义与“道不拾遗”相同,主要用于形容社会秩序良好、民风淳朴,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含义


出处与典故


使用场景

  1. 描述社会风气:如“夜不闭户,道不掇遗”。
  2. 强调治理成效:多用于赞扬法律严明或道德教化成功的时代。

近义词与反义词


注意事项

如需进一步了解典故或例句,可参考《新唐书》或成语词典中的详细条目。

别人正在浏览...

安平蚌虎班鹭扮装彩错晨祼炽曝畜力处理品辞证风廊噶隆感畅干结干榨革鞔瓜蔓抄沽恩固护鬼谲衮龙孤心红愁绿惨滑轮佳丽城间断嫁送家主公佳酌戒节藉莫经卷绝色寮宰列署领直懔然凛肃棉铃虫默念难卒合牛马相生诺仕譬解潜意识虬螑商榷世华双薪税印说骖庶殷踏踶堂室童叟讬宠望白署空飨昭髇矢携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