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何,为什么。 唐 杜牧 《寄杜子》诗之二:“ 武牢 关吏应相笑,箇底年年往復来?”一本作“ 箇里 ”。
箇底(gè dǐ)是汉语中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容器或空间的底部”,后引申为“根本、根源”或“事物的本质”。以下从权威汉语工具书角度分层解析:
字形溯源
“箇”为“个”的异体字,本义指竹枚(竹子的单位),后泛指个体单位;“底”指物体最下部分。二字组合强调“容器内部的最下端”。
来源:《汉语大字典》(第二版)第3206页“箇”字条、第107页“底”字条。
本义:容器底部
如古文中“探其箇底”指伸手触及容器内底,引申为深入探查。
来源:《中文大辞典》(台湾中国文化研究所)第8册第531页。
引申为“根源”或“本质”
因容器底部是承托内容物的基础,故衍生出“事物根本”之义。例如:
“学问须究其箇底” —— 指探究学问的根本原理。
来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第8卷第1233页。
方言中的特殊用法
在部分方言(如吴语)中,“箇底”可指“这里”或“其中”,但此用法非主流。
来源:《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第4卷第289页(江苏教育出版社)。
《说文解字注》(段玉裁注)
段玉裁释“底”:“底,止居也。一曰下也”,强调其“基础位置”的属性,与“箇”结合后强化空间深度的意象。
来源:中华书局影印本《说文解字注》第336页。
清代笔记用例
李渔《闲情偶寄》载:“置花器须察其箇底,水渍积则根腐”,此处指花盆底部需保持清洁,印证本义。
来源:上海古籍出版社《闲情偶寄·器玩部》卷四。
该词属书面语,多见于文史研究或特定成语(如“穷究箇底”)。日常交流中多用“底部”“根源”等替代,但学术文本中保留可增强语言层次感。
“箇底”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解释: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古典诗词注释类资料。
媕陋鄙弊端不果采卫産殖抽考踹砑畜栏打成一片东窗事发二二八武装起义耳热放仗蕃孰焚柴风派人物干货规讽贵际毫分缕析横行不法驩洽火速讲度脚骨拐劫剥颈联惊心眩目锦缘捐馆跼缩诳诞亏短亮闇两肩荷口詅符棂角马颊河面如凝脂明刀靡细磨心内藏孽报逆劳怕妇迁座器猷十二物豕交兽畜蚀损水尾杀书礼贪官通带退壁橐駞文武士勿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