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文武士的意思、文武士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文武士的解释

文武兼备之士。《史记·叔孙通列传褚少孙论》:“今有詔举将军舍人者,欲以观将军而能得贤者文武之士也。” 唐 韩愈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相为天子得人於朝庭,将为天子得文武士於幕下,求内外无治,不可得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文武士”是一个汉语词汇,指文武兼备的士人,强调兼具文化修养与武艺才能的综合素质。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析:

一、基本定义

“文武士”由“文”“武”“士”三字构成:

二、历史文献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史记·叔孙通列传褚少孙论》,提到“贤者文武之士”的选拔标准。唐代韩愈在《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中亦用此词,强调国家需在朝堂与幕府中广纳此类人才。

三、使用场景

  1. 历史评价:用于称赞古代杰出人物(如将领、谋臣)的全面才能。
  2. 文学创作:常见于诗词、小说中,形容角色文武双全的形象。
  3. 现代引申:可比喻当代人在专业能力与身体素质上的双重优秀表现。

四、与日本“武士”的区别

需注意,“文武士”是中国本土概念,与日本历史上的“武士”阶层不同:

五、相关延伸

“文武士”体现了古代对“全才”的推崇,与儒家“六艺”教育中“文事武备”的理念一脉相承。类似概念还有“儒将”“文武全才”等。

网络扩展解释二

文武士

文武士是一个由文、武、士三个字组成的词语。其中,“文”是指文化、学识,“武”是指武艺、武术,“士”是指士人、有才华的人。它的意思是既有文化素养,又有武艺技能的人。

拆分部首和笔画:“文”字的部首是“文”字旁,“武”和“士”字的部首都是“人”字。其中,“文”字的笔画数为4,“武”字的笔画数为8,“士”字的笔画数为5。

来源:“文武士”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书·郑昌袭传》中,后来成为历史上称呼有文化修养且擅长武术的人的称号。

繁体:《文武士》这个词在繁体中的写法与简体中的写法相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汉字书法发展过程中,字形可能会有一定的变化。但是,“文武士”这个词的意义基本保持不变。

例句:他既有深厚的文化素养,又精通多种武艺,堪称一位真正的文武士。

组词:文武兼备、武士道、文人武士。

近义词:武士学者、武文合一。

反义词:无学无术、文弱书生。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