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德堡的意思、哥德堡的详细解释
哥德堡的解释
瑞典第二大城市和最大港口。人口426万(1982年)。地处运河网中。有造船、汽车、木材等工业。北欧大商港,港口终年不冻。
词语分解
- 哥的解释 哥 ē 兄,同父母(或只同父,只同母)或同族同辈而年龄比自己大的男子:哥哥。 称呼年龄跟自己差不多的男子:李二哥。 古同“歌”。 笔画数:; 部首:口;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哥德堡(Göteborg),在汉语词典及地名释义中,通常指瑞典西南部的重要港口城市,是瑞典第二大城市和主要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其详细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释:
一、基础释义
-
地理属性
哥德堡位于瑞典西海岸卡特加特海峡畔,是西约塔兰省的首府。作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最大的港口之一,其名称直译为“约塔河畔的城堡”(Göta älv + borg),因地处约塔河口要塞位置而得名。该城市是北欧重要的海运与贸易枢纽,连接北海与波罗的海航线。
-
行政地位
哥德堡是瑞典自治市(Göteborgs kommun)及西约塔兰省核心城市,拥有独立的行政管辖权。根据瑞典国家统计局数据,其都会区人口约100万,是瑞典人口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 。
二、延伸含义与文化象征
-
经济与工业中心
哥德堡以制造业闻名,拥有沃尔沃汽车集团(Volvo Cars)总部、斯凯孚轴承(SKF)等跨国企业,被誉为“瑞典工业心脏”。同时,其港口年吞吐量超3,000万吨,承担瑞典近30%的进出口贸易 。
-
历史与文化遗产
- “哥德堡号”沉船事件:1739年瑞典东印度公司商船“哥德堡号”从中国返航时沉没于港口附近,1984年打捞后成为中瑞贸易史的象征,相关文物藏于哥德堡市博物馆(Göteborgs Stadsmuseum) 。
- 建筑地标:鱼教堂(Feskekôrka)为百年海鲜市场,利瑟伯格游乐园(Liseberg)是北欧最古老的主题公园。
三、权威来源参考
- 《世界地名译名词典》(中国地名委员会编)
明确标注“哥德堡”为瑞典官方译名,属规范汉语外来地名 。
- 瑞典国家百科全书(Nationalencyklopedin)
定义其为“瑞典首要海上门户,17世纪由古斯塔夫二世建立以拓展贸易” 。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文件
提及哥德堡运河网络(如罗森伦德运河)为19世纪工业遗产典范 。
四、相关术语
- 哥德堡大区(Göteborgsregionen):涵盖周边12个市镇的经济协作区。
- 哥德堡协议(Göteborg Protocol):欧盟为减少跨境空气污染签署的国际公约(1999年于该市签订)。
权威链接参考
- 瑞典国家统计局:scb.se
- 哥德堡港务局年报:portgot.se
- 瑞典东印度公司历史档案:soic.se
- 中国地名标准化文件:mca.gov.cn
- 瑞典国家百科全书在线版:ne.se
- UNESCO工业遗产名录:whc.unesco.org
网络扩展解释
哥德堡(Göteborg/Gothenburg)是瑞典第二大城市,其名称源自“哥特人之城”(Göta borg),具有丰富的历史和地理意义。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概况
- 地理位置:位于瑞典西南部,坐落在卡特加特海峡与约塔运河交汇处,是约塔河出海口。与丹麦隔海相望,地处北欧三国首都(哥本哈根、奥斯陆、斯德哥尔摩)中心,是北欧重要交通枢纽。
- 人口:约90万(2016年数据),是瑞典人口第二密集的城市。
二、历史沿革
- 建城背景:1619年由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下令修建,最初为抵御丹麦入侵的军事要塞,后逐渐发展为贸易港口。
- 战略地位:历史上是瑞典、丹麦、挪威三国争夺要地,曾多次毁于战火。
- 贸易发展:18世纪因瑞典东印度公司与中国通商而繁荣,成为欧洲商业中心,有“小伦敦”之称。
三、经济与产业
- 港口优势:北欧最大海港,终年不冻,承担瑞典木材、铁矿等资源出口,现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最大港口。
- 工业中心:以造船、汽车(沃尔沃总部)、木材加工闻名,是北欧工业核心区。
四、文化与旅游
- 城市特色:由荷兰人设计,保留运河网络与荷兰风格建筑。
- 著名景点:市政厅广场、鱼市教堂、哥德堡歌剧院、波塞冬雕像等。
五、其他含义
需注意,“哥德堡”在部分语境中可能指代德国《哥德堡百科全书》,但此用法较少见,通常以瑞典城市为主要含义。
以上信息综合自权威来源,如需完整历史事件或旅游路线,可参考、8、11、13等原始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百虫将军白元不慆菜包子成象创牌子词学科厝意丹魃倒持太阿点燃雕伪锭壳笃美髶髦讹诈防捍謌謡共贡官资寡姊故墓唤做火灶骄覇交密甲士进近寄声九拜继昼困乏络绎芒芒苦海芒洋逆意皮酒评点牵强附会起功局让权入易三神搔扪涉及省发史笔诗谶耍颠摔丧四弘松格遂师缩图特殊环境托风诿误无题相需贤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