诿误的意思、诿误的详细解释
诿误的解释
推托耽误。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镇南关起义清方档案》:“著该抚悉心筹画,妥筹布置,勿得藉口兵单,稍涉諉误。”
词语分解
- 诿的解释 诿 (諉) ě 推托,把责任推给别人:诿说。推诿。诿托。诿过于人。 笔画数:; 部首:讠; 笔顺编号:
- 误的解释 误 (誤) ù 错,不正确:错误。失误。笔误。误差(?)。 耽搁:耽误。 因自己做错而使受损害:误国。误人子弟。 不是故意而有害于人:误伤。 笔画数:; 部首:讠;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诿误"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因推诿、推卸责任而导致事情被耽误、出错或产生不良后果。它强调错误或延误是由于当事人不愿承担责任、互相推诿造成的。
以下是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进行的详细解释:
-
字义构成与核心含义:
- 诿 (wěi): 本义是推卸、推托。指把责任、过错等推给别人。
- 误 (wù): 本义是错误、耽误、妨害。指造成差错、延误或损害。
- 合成义: “诿误”结合了这两个字的意思,表示因为推诿(推卸责任)而导致了错误、延误或损失。它描述的是一种因果关系:推诿是原因,错误/延误是结果。
-
词性: 动词。
-
用法与语境:
- 通常用于描述因不负责任、互相推诿而导致工作、任务、事务未能及时、正确完成的情况。
- 常出现在批评、指责或分析问题原因的语境中。
- 例如:
此事关系重大,各部门须通力合作,不得互相推诿,以免诿误时机。
由于相关责任人互相诿误,导致项目进度严重滞后。
-
同义词与近义词:
- 贻误: 强调因拖延或错误而耽误了事情。与“诿误”在“导致延误、错误”的结果上有重叠,但“贻误”不一定强调“推诿”这个原因(可能因疏忽、能力不足等)。
- 耽误: 泛指使事情延迟或错过时机。原因更广泛。
- 推诿: 强调推卸责任的行为本身,是“诿误”的原因,但不直接包含“导致错误/延误”的结果。
- 玩忽职守: 指不认真、不负责地对待本职工作,可能包含推诿,但更强调态度不端。
-
反义词:
- 负责: 主动承担责任。
- 担当: 勇于承担责任。
- 尽职: 尽力做好本职工作。
- 及时: 在适当时机完成,避免延误。
-
应用场景:
- 常用于公文、报告、评论文章中,批评工作中的官僚主义、效率低下、不负责任等现象。
- 在法律或管理语境中,用于界定因推诿导致损失的责任。
权威参考来源(基于通用知识,非特定网页引用):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出版。该词典是汉语规范使用的权威工具书,对词语的释义、用法有明确界定。
- 《汉语大词典》: 由众多语言学家编纂的大型历史性汉语语文辞典,收录词条广泛,释义详尽,包含词语的历史演变和丰富用例。
- 《辞海》(第七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大型综合性辞典,兼具语文辞典和百科辞典的功能,对词语的解释兼具规范性和知识性。
网络扩展解释
“诿误”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wěi wù,其核心含义是推托耽误,具体指因推卸责任或找借口而导致事情被延误。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
字义分解
- 诿(wěi):本义为“累、烦劳”,后引申为“推卸责任”(如“诿过”“推诿”)。
- 误(wù):指错误、耽误(如“误事”“误期”)或使受损害(如“误伤”)。
两字结合后,强调因推脱责任而导致的延误或错误。
-
使用场景
多用于指责他人因推诿、找借口而未能及时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例如:
“勿得藉口兵单,稍涉諉误。” ——《辛亥革命·镇南关起义清方档案》。
延伸解析
- 近义词:推诿、推卸、拖延。
- 反义词:承担、负责、及时。
- 英文释义:Shirk responsibility and delay(推卸责任并拖延)。
注意事项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更多出现在历史文献或正式文本中。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与“委过于人”等类似表达混淆。
别人正在浏览...
哀思肮脏按鹰白俄罗斯人巴西利亚边赏璧合不念僧面也念佛面吃本楚泽慈母撺角大巢斗角断表督相方以类聚服过改置干办患至呼天秽气诲让煇张检勒夹裙劫灰激将法俊举苦心孤诣哭主来是是非人,去是是非者连理襦里居灵徵鳞浪买俵渺无踪影鸣桹男德朋游漂落披覆锵然欺蠹青池清洒润文三答不回头,四答和身转生孩失合狮子床鼠齿苋素退通贡凸轮翫鲍玮丽痚瘶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