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谶的意思、诗谶的详细解释
诗谶的解释
谓所作诗无意中预示了后来发生的事。《南史·贼臣传·侯景》:“初, 简文 《寒夕诗》云:‘雪花无有蔕,冰镜不安臺。’又《咏月》云:‘飞轮了无辙,明镜不安臺。’后人以为诗讖,谓无蔕者,是无帝。” 明 陶宗仪 《辍耕录·诗谶》:“‘潮逢 谷水 难兴浪,月到 云间 便不明。’ 松江 古有此语。 谷水 , 云间 ,皆 松江 别名也。近代来作官者,始则赫然有声,终则闒茸贪滥,始终廉洁者鲜,两句竟成诗讖。” 郭沫若 《蜀道奇·哭希夷》:“我发表了你的诗,朋友们说那竟成了你的‘诗谶’。”
词语分解
- 诗的解释 诗 (詩) ī 文学体栽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 * 感:诗歌。诗话(a.评论诗人、诗歌、诗派以及记录诗人议论、行事的著作;b.古代说唱艺术的一种)。诗集。诗剧。诗篇。诗人。诗章。诗史
- 谶的解释 谶 (讖) è 迷信的人指将要应验的预言、预兆:谶书。谶记(预言将来的文字图像等)。谶语。 笔画数:; 部首:讠;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诗谶,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与民间信仰的特定术语,指诗歌作品在无意中预示了作者或相关人物未来吉凶祸福的征兆或预言。它体现了古人将诗歌创作与命运、征兆相联系的神秘观念。
一、 核心释义
“诗谶”由“诗”与“谶”二字构成:
- 诗:指诗歌作品,是作者情感、思想或见闻的艺术表达。
- 谶:指预言、征兆,特指对未来吉凶祸福的隐语或暗示,常带有神秘色彩。
因此,“诗谶”合指诗歌中的语句,在事后被解读为对作者自身或他人未来命运(尤其是厄运或死亡)的偶然预言或暗示。这种“预言”并非作者有意为之,而是在特定事件发生后,人们回溯诗歌内容时赋予的象征性解读。
二、 文化内涵与背景
诗谶观念的产生和流行,与中国古代深厚的谶纬文化、天人感应思想以及对文字魔力的信仰密切相关:
- 文字崇拜与神秘主义:古人相信语言文字具有神秘力量,能沟通天地、预示未来。诗歌作为精炼、富有意象的语言艺术,更容易被赋予这种神秘属性。
- 天人感应与命运观:在“天人合一”哲学影响下,人们认为个人命运与天意相通,诗歌作为作者心声的自然流露,可能在不经意间透露出命运的密码或上天的警示。
- 文学解读的象征性:诗歌常运用象征、隐喻等手法。当作者在诗中描写景物、抒发情感时,某些意象或词句(如凋零的花、折翼的鸟、哀伤的基调)在特定语境下(如作者后来遭遇不幸),容易被后人解读为命运的预兆。
三、 历史记载与著名案例
历史上流传着许多被视为“诗谶”的著名例子,多见于正史、笔记小说中:
- 谢灵运与“池塘生春草”:南朝诗人谢灵运梦见族弟谢惠连,醒来后写出名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后世有人认为此句预示了谢灵运后来在春天被处死的命运(据《南史·谢灵运传》相关记载)。
- 崔曙与“夜来双月满”:唐代诗人崔曙以《奉试明堂火珠》诗应试,其中“夜来双月满,曙后一星孤”句极受赞赏。次年崔曙去世,留下一女名“星星”,恰好应验了“曙后一星孤”之句,时人视为诗谶(据《旧唐书·文苑传》卷191等记载)。
- 其他案例:如隋炀帝的《索酒歌》、唐代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等,都被后人附会为预示作者或诗中人物命运的诗谶。
四、 文学批评视角
在文学研究中,“诗谶”现象常被讨论:
- 它反映了作者潜意识可能通过诗歌意象流露出来。
- 它体现了读者接受过程中的主观解读和象征性联想,是后世对文本意义的再创造。
- 它揭示了文学创作与作者生平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成为传记批评的一个特殊切入点。
诗谶是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中一个独特的概念,指诗歌作品在事后被解读为对命运的预言。它根植于谶纬文化、文字崇拜和天人感应思想,通过具体的历史案例(如谢灵运、崔曙的故事)得以流传。这一现象既体现了古人对命运神秘性的探索,也反映了文学解读的象征性和主观性,是理解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心理的重要窗口。
网络扩展解释
诗谶(shī chèn)指诗人在创作时无意中预示了未来发生的事件,常被视为一种带有预言性质的巧合。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诗谶的核心在于“无意预示”,即诗人并非刻意预言,但其诗句内容在后来的现实中得到应验。例如《南史》记载南朝梁简文帝的《寒夕诗》中“雪花无有蔕”一句,被解读为“无帝”的隐喻,预示其政权覆灭。
二、结构解析
- 字义拆分:
- “诗”指诗歌文体,“谶”为预言或预兆(如“谶纬”)。合称“以诗为谶”。
- 文化内涵:古代文人认为语言具有神秘力量,诗句可能暗含命运轨迹,故将巧合事件归为诗谶。
三、历史典故与案例
- 潘岳与石崇:西晋潘岳在《金谷集》中写下“白首同所归”,后与石崇一同被处死,诗句成谶。
- 隋炀帝预言:其诗“宫中吐焰奕红辉”被认为预示迷楼被焚的结局。
- 松江官场:明代谚语“月到云间便不明”暗讽官员腐败,后成为当地官场的谶语。
四、争议与评价
北宋僧人惠洪提出“诗谶禁忌”,认为诗中涉及贫贱、衰老等内容可能招致厄运。但现代多视其为历史巧合,或后人附会解读的结果。
提示:更多案例可参考《南史》《冷斋夜话》等古籍。需注意,诗谶并非科学概念,更多反映古人对命运与文学关联的思考。
别人正在浏览...
白凤被宠若惊悲咤尘昧宠姬稠掩掩麤硬德育调干生诋悖砥廉峻隅帝牲骨节鼓慄翰词和睦鹤裘黄藤胡捣浑大祸人金槌净口机神集训开引浪子车老溜练花辽海蹓马卢郎沦浃鸟骇鼠窜评优婆娑起舞破哑潜名牵肘旗兵七横八竖鋭敏时激霜威潭积僋俕疼顾退耕帷盖委会物化闲谭消去效死勿去小学校巡鸮音下寿狭韵饩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