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史笔的意思、史笔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史笔的解释

(1).历史记载的代称。指史册。 三国 魏 曹植 《求自试表》:“使名挂史笔,事列朝荣,虽身分 蜀 境,首悬 吴 闕,犹生之年也。” 宋 王禹偁 《郑善果非正人论》:“史臣谓 郑善果 幼事贤母,长为正人。予以 善果 行事验之,见史笔之失。”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古史笔多缘饰》:“古今所谓忠臣孝子,皆未足深信,乃史笔之缘饰,欲为后代美谈耳。”

(2).指修史之笔。《晋书·文苑传·曹毗》:“既登 东观 染史笔,又据太学理儒功。” 明 宋濂 《吴公行状》:“他时执史笔者,尚有考於斯焉。”

(3).指执史笔之人,史官。 唐 韩愈 《石君墓志铭》:“故相国 郑公 餘庆 ,留守 东都 ,上言 洪 可付史笔。”

(4).史家记叙史实的笔法。 唐 岑参 《佐郡思旧游》诗:“史笔众推直,諫书人莫窥。”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占毕一》:“余谓 刘 有史学,无史笔。” 孙犁 《澹定集·与友人论传记》:“史笔和文学之笔,应该分别开。”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史笔”一词在汉语中有多重含义,主要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理解:

  1. 代指史册或历史记载
    指对重大事件的书面记录,常用于强调历史评价的权威性。如曹植《求自试表》中“使名挂史笔”,即希望功绩被载入史册;《三国演义》第九回“载之史笔,遗臭万年”则体现历史评价的警示作用。

  2. 修史所用的笔法
    特指史家记录史实的独特手法,包含对事件的取舍、评价标准等。唐代岑参诗句“史笔众推直”即称赞史官秉笔直书的严谨态度。

  3. 代指史官身份
    《晋书》中“染史笔”指担任史官职责,韩愈《石君墓志铭》中“付史笔”则强调史官对人物生平的评价权。

  4. 史家的叙事风格
    《少室山房笔丛》提到“史书占毕一”时,强调不同史家的笔法差异,如司马迁的“实录”与班固的“藻饰”之别。

例句参考:巴渝文化专家李永明曾列举载入史笔的古代企业家,如范蠡、巴寡妇清等,体现历史筛选的标准。

网络扩展解释二

史笔

史笔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其中第一个字是“史”,第二个字是“笔”。

拆分部首和笔画

“史”字的部首是“口”,它的总笔画数为5。

“笔”字的部首是“竹”,它的总笔画数为2。

来源

“史笔”是由古代汉语演变而来的词语。古代的历史学家在撰写历史文献时经常使用笔来记录事件和事实,因此“史笔”被用来指代历史的记录和书写。

繁体

在繁体汉字中,“史”字的写法保持不变,而“笔”字的写法为「筆」。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史字的形状较为古朴,其左右结构略微不同。而笔字的形状则更为简化,没有现代汉字中的细节。

例句

1. 他的史笔记述了那段历史的真实情况。

2. 这位历史学家运用精妙的史笔,将那段历史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组词

1. 史学:指研究历史的学科。

2. 笔记:指用笔记录下来的事实或观察。

3. 史书:指叙述历史事实的书籍。

近义词

1. 历史著作:指写有历史内容的作品。

2. 史录:指记载历史事件的文献。

反义词

1. 虚构:指创作出来的,不存在于现实中的事物。

2. 小说:指以虚构的人物和情节为主要内容的文学体裁。

别人正在浏览...

安车輭轮半间半界本末源流别才柴积尝膳禅祖车过腹痛诚己刑物出堂差翠羽明珠怠骜彽徊凡囚发卡负任蒙劳格奸隔室广誉还忆汉东蚌河员红紫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兼诣驾照极果朗澈朗寤连气立语隆景龙神马壮骂嚷旻云抛脸谦约巧繁旗头丘兆戎蛮叡后茹内三大礼三头两面沙鰛神清气爽食齐诗筩书名调节头巾托配王法望风而逃兀赤香雾献酒细不容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