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分鞋破镜的意思、分鞋破镜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分鞋破镜的解释

唐 孟棨 《本事诗·情感》载, 南朝 陈 徐德言 娶 陈后主 妹 乐昌公主 为妻,公主有才貌。 陈 亡之际, 德言 料不能夫妻相守,于是破一镜,夫妻各执一半,相约日后合镜相会,又 明 陶宗仪 《辍耕录·贤妻致贵》载, 宋 程鹏举 被虏于 张万户 家为奴,娶 张 所虏宦家女某氏为妻。妻见 程 才貌不凡,非久居人后者,屡劝 程 逃亡。 程 疑妻受 张 所使试探自己,即以告 张 ,妻因此被 张 赶出。妻临行,脱绣鞋一只换 程 鞋一只,期望日后执此相见。后因以“分鞋破镜”喻夫妻分离。 明 高瑞南 《黄莺儿·代妓谢双送别瀑泉王孙》曲:“生平此身,知心是君,相逢莫作寻常论,意儿真。分鞋破镜,怜取眼前人。”参阅 明 董应翰 《易鞋记》、《醒世恒言·白玉娘忍苦成夫》。参见“ 破镜重圆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分鞋破镜"是一个由两个典故合并而成的成语,用来比喻夫妻分离后又重新团聚。它融合了"分鞋"与"破镜"两个故事,共同表达了离散夫妻最终得以重逢的深刻含义。

  1. 分鞋(分履):

    • 典故来源:主要出自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等记载。故事讲述南宋末年,程鹏举在战乱中被掳为奴,与主人家的婢女白玉娘结为夫妻。白玉娘深明大义,多次劝程鹏举逃离以图报国。程鹏举起初疑心她受主人指使试探,告发后导致白玉娘被卖。临别时,白玉娘脱下自己的一只绣鞋给程鹏举,自己留下另一只,作为日后重逢的信物。后来程鹏举发迹,始终不忘旧情,凭借这只绣鞋历经艰辛终于找到了白玉娘,夫妻得以团圆。
    • 象征意义:"分鞋"象征着夫妻在被迫分离时,留下信物作为日后相认和团聚的凭证,寄托着对重逢的坚定信念和深沉情感。
  2. 破镜(破镜重圆):

    • 典故来源:最早见于唐代孟棨《本事诗·情感》。故事发生在南朝陈国将亡之际。驸马徐德言预感到国破家亡后夫妻可能离散,便将一面铜镜打破,与妻子乐昌公主各执一半,约定他年正月十五在都市卖镜,以此作为寻访对方的线索。陈国灭亡后,乐昌公主被隋朝权臣杨素所得。徐德言依约在正月十五到京城寻访,果然遇到一个老仆在叫卖半面铜镜。徐德言拿出自己的半镜相合,并题诗一首。乐昌公主见诗后悲痛不已。杨素得知此事,被他们的真情打动,最终将乐昌公主归还给徐德言,使他们夫妻团聚。
    • 象征意义:"破镜"象征着夫妻在面临巨大变故和被迫分离时,将完整的事物(镜子)打破,各持一半,以此作为日后重聚的凭证和希望。"破镜重圆"则直接成为比喻夫妻离散后重新团聚的经典成语。

"分鞋破镜"的合并含义: 将"分鞋"与"破镜"两个典故合并为"分鞋破镜",其核心含义没有改变,仍然是比喻夫妻在经历离散之后,最终得以重新团聚。这个成语强调了夫妻间深厚的情谊、对彼此忠贞不渝的信念,以及在逆境中坚守承诺、最终克服困难实现团圆的美好结局。它蕴含着对坚贞爱情和美满婚姻的赞美。

引用参考:

网络扩展解释

“分鞋破镜”是一个汉语成语,比喻夫妻分离或感情破裂。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二、典故来源

  1. 破镜重圆(南朝陈)
    出自唐代孟棨《本事诗·情感》:南朝陈灭亡时,徐德言与乐昌公主将铜镜一分为二,各执一半作为日后相认的信物。后二人历经波折,最终破镜重圆。

  2. 分鞋之约(宋代)
    据陶宗仪《辍耕录》记载:宋代程鹏举被掳为奴,其妻为助他逃脱,临别时以绣鞋换程鞋一只,约定日后凭鞋相认。后程鹏举功成名就,凭鞋寻回妻子。


三、相关词汇


四、文化意义

该成语融合了“分鞋”与“破镜”两个典故,既体现古代战乱对家庭的冲击,也寄托了人们对忠贞爱情的期许。其核心在于强调分离的无奈与重逢的珍贵。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典故细节,可参考《本事诗》《辍耕录》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白部褊量不食补治彩券篡辞翠烟存劳蹈海人彫甿彫飕锭子独醒人咯咯哥老会衮带头国郊和蔼皇上帝花样滑冰检察厅娇艳疾首嚬蹙九儒十丐九遐谲谋居敬科征旷途镭疗烈所琳腴沦没緑蛇骈翼青帮噙口钱全夥劝务人间天上蠕蠕散页鬺烹上台盘圣海生死骨肉石丈舒舒岁序更新腾英慝作天竹统系通讯网涂炭外手尉荐消乏胁迫犀角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