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ertile] 肥沃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战国策·赵策》
他们进行了适度的深耕,撒下肥料,努力使土地变得膏腴起来。——《土地》
(1).谓(土地)肥沃。《战国策·赵策四》:“今媪尊 长安君 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 晋 左思 《吴都赋》:“其四野则畛畷无数,膏腴兼倍。” 宋 司马光 《药圃》诗:“ 三蜀 膏腴地,偏於药物宜。”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一篇:“因为是广阔的盆地,而且是膏腴的盆地,所以从古以来 四川 号称为‘天府雄区’。”
(2).谓食物肥美。亦指肥美的食物。 南朝 宋 颜延之 《庭诰文》:“凡养生之具,岂间定实,或以膏腴夭性,有以菽藿登年。”《南史·曹武传》:“僕妾蔬食,膳无膏腴。”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以白晳者、柔脆者、膏腴者,充魔王食,以粗材充众魔食。” 鲁迅 《故事新编·理水》:“酒过三巡,大员们就讲了一些水乡沿途的风景,芦花似雪,泥水如金,黄鱔膏腴,青苔滑溜……等等。”
(3).比喻文辞华美或美辞。 晋 葛洪 《抱朴子·辞义》:“夫梓豫山积,非班匠不能成机巧;众书无限,非英才不能收膏腴。”《宋书·礼志一》:“ 孔子 既没,微言将絶,於是 丘明 退撰所闻而为之传。其书善礼,多膏腴美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正纬》:“事丰奇伟,辞富膏腴,无益经典,而有助文章。” 清 姚鼐 《题外甥马器之长夏校经图》诗:“其言若澹泊,其旨乃膏腴。”
(4).指富贵或富贵人家。《晋书·王国宝传》:“ 国寳 以中兴膏腴之族,惟作吏部,不为餘曹郎,甚怨望。”《周书·达奚震传》:“ 震 虽生自膏腴,少习武艺,然导民训俗,颇有治方。” 唐 高彦休 《唐阙史·崔尚书雪冤狱》:“先是有结客 王可久 者,膏腴之室,岁鬻茗於江湖间,常获丰利而归。”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一章:“若夫华族高门,膏腴世爵, 春秋 则代为执政,六朝则世戴金貂。”
“膏腴”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gāo yú,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方面详细解析:
土地肥沃
指土地富饶、适宜耕种,常用于形容农田或地域的丰饶状态。例如: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出自《战国策·赵策》)
又如郭沫若提到四川盆地为“膏腴的盆地”。
引申为资源丰富
可扩展至形容某地物产或自然条件优越,如“汉中是块膏腴之地,四面环山,资源丰富”。
文辞华美
比喻文章、诗词内容充实优美。例如:
晋代葛洪《抱朴子》提到“非英才不能收膏腴”,指文采需才华方能提炼精华。
食物肥美
形容食物丰盛或口感细腻,如鲁迅《理水》中“黄鳝膏腴”。
富贵阶层
借指富裕人家或显赫地位,如唐代文献中“膏腴之室”。
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用例,可参考《战国策》《土地》等文献。
拜别班第报李投桃八贤悲咤不啻天地残败层霄侧畔忏摩聪明一世代拜丹鹊钿合金钗讹体泛家浮宅丰颔干凈更锣构火鬼吵鬼闹过愆吭咽鹤禁画土分贡画像蛔厥假痴不癫假妇人夹毂队讲帷奸朋奸相济河焚舟金躯基址梡橛窥隙凛然离子龙頟名师喃喃咄咄朋甲平肩舆前岁晴丽赏报圣教序失解十六院失位试衣霜典澌亡随迎豚臑祆神犀带狮补斜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