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 碑名。全称《大唐三藏圣教序》。 唐 玄奘法师 至 印度 取经,回 长安 后,译经、论一千余卷。 贞观 二二年, 太宗 作此序表彰其事。时 高宗 为太子,又作《述三藏圣教序记》。至 高宗 朝,多处将序、记刻石立碑。其中后世最有名者,为 咸亨 三年由 弘福寺 僧 怀 仁 集 晋 王羲之 字迹刻成,后附 玄奘 所译《心经》。碑在 西安 学宫,世称《集王圣教序》。 清 赵翼 《金二雅绘禊游图集兰亭字为序长卷索题戏书其后》诗:“ 李唐 御製《圣教序》,亦掇墨寳刊穹碑,遂令 右军 好手迹,几遭寸磔无完肌。” 康有为 《广艺舟双楫·馀论》:“《圣教序》, 唐 僧 怀仁 所集 右军 书,位置天然,章法秩理,可谓异才。”
“圣教序”是宗教文献中的重要文体,具体含义需结合历史背景和不同语境理解:
基本定义
指宗教经典中总结教义、阐述信仰的序言或文章,通常由宗教领袖或学者撰写,用于引导信徒理解教义。例如佛教经典中常见此类序文。
特指《大唐三藏圣教序》
在历史文献中,“圣教序”常特指唐太宗为玄奘取经撰写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该序表彰玄奘西行取经、译经的功绩,后由太子李治(唐高宗)作《述圣记》补充,形成序、记、心经等组合文本,共1902字。
书法史上的地位
内容特点
序文融合儒家与佛教思想,开篇以“盖闻二仪有像”探讨天地阴阳,后转入佛法弘扬,强调教义对众生的救赎作用(参考、4、5、7、9的原文解析)。
该词既可泛指宗教序文,亦特指唐代玄奘相关的御制文本,兼具宗教传播与书法艺术双重价值。如需进一步了解原文内容或不同版本细节,可查阅上述来源。
《圣教序》是指一篇有关宗教或道德信仰的文章或文献之序言或序文。它通常用来引导读者进入全文内容,为后续讨论或思想奠定基础。
《圣教序》的拆分部首是“土”和“曰”,部首“土”表示与土地有关,而部首“曰”则表示与言语、语义有关。它的笔画总计为12画。
《圣教序》一词的出现可追溯到古代文献,它最早出现于《中庸》一书中。在这本经典著作中,它被用来引导读者进入对圣人的教诲和行为的讨论。
《圣教序》这个词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聖敎序」。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会因时代和地域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在古代写法中,「圣教序」可能被写作「聖教序」或「聖道序」。这种变化是由于历史和文化的演变。
1. 这本书的《圣教序》非常精妙,为读者提供了对该宗教的深入理解。
2. 在这个《圣教序》中,作者阐述了他对道德规范的看法。
组词:圣人、教诲、序言、文献、信仰
近义词:引子、导言、序文、前言
反义词:尾声、结尾、结束语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