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香的意思、膏香的详细解释
膏香的解释
亦作“ 膏薌 ”。牛膏。古代调味八珍之一。《周礼·天官·庖人》:“凡用禽献,春行羔豚,膳膏香。”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膏香,牛脂也。”《礼记·内则》:“春宜羔豚,膳膏薌。” 郑玄 注:“牛膏薌。” 孔颖达 疏:“膏薌,牛膏也。”
词语分解
- 膏的解释 膏 ā 肥,肥肉:膏粱(肥肉、细粮)。膏腴。膏沃。 脂油:春雨如膏。膏泽(a.滋润作物的及时雨;b.喻给予恩惠)。 中医指心尖脂肪,认为是药力达不到的部位:病入膏肓。 膏 à 把油抹在车轴或机械上:
- 香的解释 香 ā 气味好闻,与“臭”相对:香味。香醇。芳香。清香。 舒服:睡得香。 味道好:这鱼做得真香。 受欢迎:这种货物在农村香得很。 称一些天然或人造的有香味的东西:麝香。灵猫香。龙涎香。檀香。沉香。 旧
网络扩展解释
“膏香”是一个具有历史背景的词汇,主要含义如下:
一、基本释义
膏香(gāo xiāng)指古代调味八珍之一,特指牛膏(即牛脂)。这一用法在《周礼》《礼记》等古籍中均有记载,如《周礼·天官·庖人》提到“春行羔豚,膳膏香”, 说明春季膳食中常用牛脂作为调味品。
二、文献依据
- 《周礼》记载
郑玄注引郑司农曰:“膏香,牛脂也。” 意为春季烹饪羔羊和乳猪时,以牛脂增香。
- 《礼记·内则》补充
郑玄进一步解释“膏芗”即牛膏,孔颖达在注疏中确认“膏芗”与“膏香”同义,均为牛脂。
三、应用背景
古代根据季节选择不同动物脂肪调味:
- 春季:牛脂(膏香),因牛脂气味浓郁,适合搭配羔羊、乳猪等温补食材;
- 其他季节则用犬膏(秋)、鸡膏(冬)等,体现饮食与自然规律的结合。
四、扩展与相关用法
现代语境中,“膏香”可能被借指带有香气的膏状物,如香脂、唇膏等(如“香袋油、凡士林”),但需注意与古籍原意的区别。
“膏香”原为古代饮食文化术语,专指牛脂;现代衍生用法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周礼》《礼记》原文及注疏。
网络扩展解释二
《膏香》是一个汉字词语,其意思是一些香气沉香。该词的拆分部首为“艹”和“享”,笔画总数为19。《膏香》一词来源于古代,是一种古时候人们制作的香料,用于祭祀、仪式或者带有香气的物品。在繁体字中,该词的写法为「膏香」。
古代的汉字「膏香」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但一般情况下保持相似。例句可以是:「他们在寺庙里燃香供佛,弥漫着浓郁的膏香」。除此之外,相关组词可以包括「点燃膏香」、「膏香缭绕」等等。近义词可以为「沉香」,反义词则没有明确的对应词语。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谤诮播音车叶从天而下代号道德大一恶德番君勾唤寡嫠光名贯口寡特果锐骸骼喝命花露水黄绶寰中会阴婚友火燧呼鹰降除娇媄击夺及溺呼船急松松九宫十三调絶地天通绝对值卡奔塔利亚湾老咬虫理思马尼拉明珠夜投磨穿铁鞋恼烦箝兵青油士权摄入口处哂谑失亡时阳首夔熟记驷马嗣统陶遂天末天人相应投环往辞厢官衔荷小忽雷晓析歆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