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公班衙的意思、公班衙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公班衙的解释

“公司”一词的英文company及荷兰文compagnie的音译。鸦片战争前, 中国 人对 英国 东印度公司驻 广州 办事处及 南洋 华侨对 荷兰 东印度公司 吧城 ( 雅加达 )办事处的称呼。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公班衙"是19世纪初期汉语文献中对英国东印度公司(British East India Company)的音译称谓,其词源及历史内涵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词源构成 该词源自英语"company"的音译转化,早期粤语区将其发音记录为"公班衙"。其中"公班"对应"company"的发音,而"衙"则借用了中国行政机构中"衙门"的概念,体现当时民众对西方商业机构权力性质的认知(来源:《汉语大词典》第3版,商务印书馆,2015年)。

二、历史背景 据《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记载,该称谓集中出现于1834年之前,特指获得清朝特许贸易权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广州办事处。作为鸦片战争前中西贸易的主要中介,该公司通过广州十三行开展茶叶、丝绸和鸦片贸易,其商业行为深刻影响了近代中国对外贸易格局(来源: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人民出版社,2001年)。

三、文化认知特征 语言学家周振鹤在《近代外来词研究》中指出,该译名反映了三个文化维度:

  1. 音译词"公班"体现语音转写规则
  2. "衙"字凸显行政机构联想
  3. 整体构成符合汉语三音节命名传统 这种翻译方式客观上强化了当时中国人对西方商业机构兼具经济实力与政治特质的双重认知(来源:《近代汉语词汇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

四、语言演变 随着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该词逐渐被"公司"等现代商业术语取代。但在清代外交文书和民间商业契约中,"公班衙"仍作为特定历史名词存在,见证着早期全球化进程中的中西文化互动。

网络扩展解释

“公班衙”是汉语中一个历史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解释:

  1. 词源与音译
    “公班衙”是英文“company”及荷兰文“compagnie”的音译,早期被用来指代欧洲殖民贸易机构,尤其是英国和荷兰的东印度公司在中国及南洋设立的办事处。

  2. 历史背景与具体指代
    鸦片战争前,中国人用该词称呼英国东印度公司驻广州办事处,而南洋华侨则以此指代荷兰东印度公司在雅加达(旧称“吧城”)的办事处。其职能包括处理贸易、商务交涉等事务。

  3. 词义演变
    最初为专有名词,特指东印度公司的机构,后逐渐泛化为“公司”的早期译名。19世纪中期后,“公司”一词取代“公班衙”,成为更通用的表述。

  4. 构词解析
    字面由“公”(公共事务)、“班”(轮值制度)、“衙”(官署)三字组成,反映了传统中国对西方商业机构“兼具公共性与官方性”的认知。

  5. 文化意义
    该词是中外早期经济交往的语言见证,体现了汉语对外来概念的音译与意译结合特征。

如需进一步了解该词在文献中的具体用例或历史细节,可参考相关学术研究(如的文献分析)。

别人正在浏览...

偪壤鼻翼不知死活餐腥啄腐场人产母车府令宠爵串习出常调辞情错扳导牖掉包调温雕文刻镂独固飞蝱非战芬芳馥郁风节分书肤立梗塞辜功古慤函工黑魆魆合家欢环立会立坚深挢舌夹巷辑着鞠侯了亮令政虏酒卖贼慢掂掂抹岸锹撅畦棱容采沈葘史法首足异处吮咂诉告夙夕忝污听聆土眼问名财夏令飨昭消涣校园邪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