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挺拔。《文选·张协<七命>》:“摇刖峻挺,茗邈苕嶢。” 吕延济 注:“峻,高也;挺,出也。”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上:“院有 普贤阁 ,回环十七峰绕之。背倚 白崖峰 ,右傍最高而峻挺者,曰 呼应峰 。”
“峻挺”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解释如下:
“峻挺”主要形容山势险峻挺拔或人的身姿端庄威严。在自然景观中,强调高耸、陡峭的形态;用于人时,则体现姿态挺拔、气度不凡。
自然景观
指山峦、峰石等高耸直立、险峻雄伟的景象。例如宋代范成大《吴船录》中描述:“右傍最高而峻挺者,曰呼应峰”,此处以“峻挺”凸显山峰的陡峭挺拔。
人物姿态
可形容人身体姿态的挺拔或气质的威严庄重。如《文选·张协〈七命〉》中“摇刖峻挺”一句,吕延济注:“峻,高也;挺,出也”,既指山势,也可引申为人的精神风貌。
“峻挺”兼具自然与人文的双重意象,既可用于描绘壮丽的山川,也能形容人的风骨,是汉语中兼具形象与意境的词汇。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用法,可查阅《文选》《吴船录》等文献。
《峻挺》是一个汉字词语,含有峻严而挺拔之意。形容山势险峻挺拔,也可形容人的气概或态度威严挺拔。
《峻挺》由“山”和“立”两个部首构成。其中,“山”部表示山的意思,单独是一个字,“立”部表示直立之意。
《峻》的笔画数目是5,依次是横、撇、捺、撇、捺。
《挺》的笔画数目是9,依次是横、竖、横、横、竖、横、横、横折、竖。
《峻挺》这个词源自古代汉语,用来形容山峦或人的姿态。繁体字为「峻挺」。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根据历史演变,古时候写作「峋挺」。
1. 山峰峻挺,令人赞叹不已。
2. 他的气势峻挺,让人感到敬畏。
组词:峻峭、峻岭、挺拔、挺立。
近义词:险峻、峭壁、雄伟。
反义词:平坦、平和、柔和。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