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和。《魏书·赵逸传》:“久之,拜寧朔将军、 赤城 镇将,绥和荒服,十有餘年,百姓安之。” 唐 司空图 《太尉瑯琊王公河中生祠碑》:“内则颁宣朝旨,外则镇抚人心,竟用绥和,到今繄赖。” 清 姚莹 《噶玛兰台异记》:“黔首绥和,文身向化。”
“绥和”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含义为安和、安抚调和,以下是详细解释:
安和
指通过安抚、调解矛盾,使局势恢复和谐稳定。例如《魏书·赵逸传》中提到绥和荒服,百姓得以安居。
动词用法
也可表示“使……安定和谐”的行为,如唐代司空图《太尉瑯琊王公河中生祠碑》中“竟用绥和”,指通过政策或行动达成社会平稳。
古代典籍
现代应用
现代语境中多用于书面语或历史研究,形容通过调解达成和谐局面。
历史上“绥和”曾为西汉成帝的年号(公元前8年),但此用法与词汇本义无关,需结合语境区分。
“绥和”兼具“安和”的状态与“调和”的行为双重含义,常见于历史文献,强调通过主动干预实现和谐。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魏书》或唐代碑文等来源。
绥和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分组合而成:绥(suí)和和(hé)。
绥的部首是纟(糸),总共有11个笔画;和的部首是口,总共有8个笔画。
绥和是由两个意义各自独立的汉字组合而成的,其中,“绥”字表示安定、平和的意思,“和”字表示和谐、融洽的意思。
绥的繁体字是綏,和的繁体字是與。
在古代,绥的写法略有不同,其形状呈现为纟旁边有个“女”字,表示“柔和”之意。
1. 他的温和的态度维系了整个团队的绥和氛围。
2. 双方经过友好的对话,最终达成了一种绥和的共识。
绥和可以与其他字组合成不同的词语,例如:
1. 绥靖:意思是安抚、平定。
2. 绥化:意思是安抚、化解。
绥和的近义词包括:
1. 安宁:表示平静、平和的状态。
2. 融洽:表示和谐、和睦的关系。
绥和的反义词包括:
1. 动荡:表示不安定、混乱的状态。
2. 冲突:表示不和谐、矛盾的关系。
阿好爱侣安详备御拨畦不能差越成狱崇福打鸡骂狗大桥大统大原诋擿二关发齿封匦風綴官僚资产阶级姽嫿贵爵过军郭围豪端黑道蕙兰梦霍曶僭分兼赅江鲤筋道瘠气旧愆狂游宽贳利饵露堂木面雕刻慕远内攻懦愚雱雱疲于奔命起颇仁泽上天不负苦心人煽权省魁折摇蛇医世世代代守鼜宿浪天空天壤通便徒父讬口万事通鲜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