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坚持作恶。 明 刘基 《春秋明经·公会齐侯伐莱公至自伐莱大旱》:“幸而得归,反行饮至以告于先君之庙,甚哉其怙恶也。”《明史·唐枢传》:“ 薛良 怙恶,诚非善人。” 清 龙启瑞 《答罗生书》:“此固其人之骄傲怙恶有以致之,亦非朋友忠告之道也。” 彭芬 《辛亥逊清政变发源记》:“若经此次劝告之后,尚有不知悛改,抗聚不散,扰害地方者,则是怙恶之徒,为我全 川 官民之公敌。”
“怙恶”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hù è,其中“怙”意为“依仗、坚持”。以下是关于该词的详细解释:
核心含义
“怙恶”指坚持作恶、不肯悔改,强调对恶行的持续或顽固态度。
引证与用法
该词多用于书面语境,常见于法律、道德批判或历史文献中,常与“不悛”连用(如“怙恶不悛”),增强语气。
怙恶(hù è)是一个常见的汉字词语,由“心”和“业”两个部首组成,共有11个笔画。它的拆分部首分别为:左边的“心”是表意部首,表示与心理有关的事物;右边的“业”是表义部首,表示与职业、工作有关的事物。
怙恶一词来源于古代汉语,最早见于《诗经·王风·相鼠》:“相鼠有余粮,私心怙其匮。背人弃天子,怙恶不悛改。”其中,“怙恶”表示坚持恶行,不悔改。
於繁体中文中,怙恶的写法保持一致。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怙恶的写法稍有不同。在《说文解字》中,怙的写法是“心”加“古”,表示内心持续不改变;恶的写法是“人”加“心”,表示人心不善。可以看出,怙恶的古字形更加直观地揭示了它的意思。
以下是对“怙恶”这个词的例句:
1. 他不止一次被怀疑怙恶不悛。
2. 不能怙恶不悛,应该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错误。
3. 面对批评和指责,人们应该急切地自我反省,怙恶不悛只会带来更大的麻烦。
怙恶的组词有:怙恶不悛、怙恶不悔、怙恶不恤等。
与怙恶意思相近的词语有:肆无忌惮、铤而走险、秉性难改。
与怙恶意思相反的词语有:悔过自新、痛改前非、积极向上。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