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脐噬的意思、脐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脐噬的解释

语出《左传·庄公六年》:“亡 邓国 者,必此人也。若不早图,后君噬齐,其及图之乎!”齐,同“ 脐 ”。此谓自噬腹脐,喻不可及。后因以“脐噬”喻后悔难追。 明 李东阳 《时用得诗见和似怪予破戒者用韵奉答》:“多言秖害道,为仁竟由己,绅书亦徒然,脐噬嗟晚矣。”《醒世姻缘传》第七回:“此係膈言,毋徒脐噬。”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脐噬”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典故如下:

基本解释

典故出处

出自《左传·庄公六年》:
楚文王攻打申国途经邓国,邓祁侯设宴款待。邓国大臣劝邓侯趁机杀掉楚文王,以绝后患,但邓侯未采纳。后楚文王灭申国后,果然回头吞并邓国。原文中“噬齐”即“噬脐”(“齐”通“脐”),因人的嘴无法咬到自己的肚脐,故以此比喻“无法做到的事”,引申为“追悔莫及”。

引申意义

“脐噬”多用于形容因未及时行动而导致无法补救的后果,与成语“噬脐莫及”同源。例如,明代李东阳在诗中曾用“脐噬嗟晚矣”表达对错失良机的悔恨。

应用场景

现多用于书面或文学表达,强调对过去决策的深刻反思,如:“若早知今日之局,必不致脐噬之叹。”

网络扩展解释二

脐噬

脐噬(qí shì)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用牙齿咬着脐带或脐窝”。它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月”和“口”,具体的笔画是10画。

《脐噬》一词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中的《论语·为政》篇。在这篇文章中,孔子曾用到了“脐噬”的表述,形容一个人专注于自我沉思而缺乏与外界交流的情景。后来,这个词逐渐流传开来,多用于形容一个人沉默寡言或专注于某一事物而忽略了其他的情况。

在繁体字中,脐噬的写法保持不变,依然是由两个部首组成,笔画数也是10画。

古代汉字的写法经历了不断变迁的过程。在古时候,脐噬的汉字写法与现代稍微有些不同。在古代,脐噬的写法是“臁食”,其中的“臁”指的就是脐带,“食”表示咬住。这个写法在后来被简化为现代的“脐噬”。

以下是一些关于脐噬的例句:

1. 他总是一个人坐在那里脐噬,似乎对外界毫不关心。

2. 小明在手术后会感到一些疼痛,因为医生切开了他的脐带,并进行了脐噬。

与脐噬相关的组词有:

1. 脐带(qí dài):指连接胎儿与胎盘之间的细长结构。

2. 脐窝(qí wō):指脐带断开后在腹部形成的凹陷处。

脐噬的近义词是“自顾自”、“自娱自乐”等,表示一个人只顾自己或专注于某一事物;而反义词则包括“外向”、“社交”等,表示一个人积极与外界互动和交流。

别人正在浏览...

昂首伸眉阿子拜惠碧环並邊避株鸟不端鲳鱼崇山出腹子撺角叨贪打喯儿低谷订谬逗晚独霸一方风浮服约后师环聚画沙聚米毁罚僥灵堲居集贸净跨度进贤菜极小稽查巨相猑蹏鳞片孟陬内侄女蓬室破瓦奇蹄目全躯取象儒柔深泓首策朔部説短论长酸吟堂口特工望帝微霜五人墓无辠象犀仙葩闲情仙山孝男遐覃西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