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黑白月的意思、黑白月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黑白月的解释

(1).古 印度 历法称太阴历上半月为白月,下半月为黑月,因以“黑白月”指一月。参见“ 黑月 ”。

(2).圆形似月的砚池,隔分为磨墨与盛水两部分,前者黑,后者明,故称。 宋 苏轼 《龙尾石月砚铭》:“萋萋兮雾縠石,宛宛兮黑白月。其受水也哉生明,而运墨者旁死魄。”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黑白月”是一个具有双重含义的词语,具体解释如下:

一、古印度历法概念

  1. 来源与定义
    古印度历法将太阴历的一个月分为两部分:

    • 白月(白半/白分):指从新月到满月的上半月(约15天)。
    • 黑月(黑半/黑分):指从满月到新月的下半月(约15天)。
      合称“黑白月”即代表完整的一个月。
  2. 文化背景
    这种划分与月相盈亏相关,白月象征光明渐增,黑月象征光明渐减,常用于宗教仪式和传统节日的计时。


二、砚台形制描述

  1. 器物特征
    指一种圆形砚池,形似月亮,中间被隔断分为两部分:

    • 黑色部分:用于磨墨,因墨色而显黑;
    • 明亮部分:用于盛水,保持清澈。
  2. 文学引用
    宋代苏轼在《龙尾石月砚铭》中写道:“萋萋兮雾縠石,宛宛兮黑白月”,以“黑白月”比喻砚池的构造与功能。


“黑白月”既可指古印度历法中一个月的划分方式,也可形容砚台的独特设计。两种含义均通过颜色对比和月形意象传递文化或器物特征,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网络扩展解释二

黑白月

「黑白月」是一个成语,意指月亮被乌云遮掩,没有明亮的光芒。根据《汉语大词典》的记载,「黑白月」拆分的部首是「月」和「黑」,总笔划数为8。此词的来源不甚明确,可能是民间谚语中的一种表达方式。

在繁体字中,「黑白月」的写法没有显著差别。

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一般采用简化的字形,例如「黑」的古代写法为「黒」,「白」的古代写法为「百」,「月」的古代写法为「肅」等等。

一些例句中使用了「黑白月」这个成语:

1. 乌云密布,夜空中的月亮变成了黑白月。

2. 雷暴天气刚过,黑白月缓缓露出它的容貌。

3. 乌云罩住了整个夜空,只剩下了黑白月在孤单地闪烁。

与「黑白月」相关的组词有「黑夜」「白昼」「乌云」等。

近义词为「漆黑」「昏暗」,反义词为「明亮」「璀璨」。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