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鲁雉的意思、鲁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鲁雉的解释

典出《后汉书·鲁恭传》:“﹝ 鲁恭 ﹞拜 中牟 令。 恭 专以德化为理,不任刑罚…… 建初 七年,郡国螟伤稼,犬牙缘界,不入 中牟 。 河南 尹 袁安 闻之,疑其不实,使仁恕掾 肥亲 往廉之。 恭 随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过,止其傍。傍有童儿, 亲 曰:‘儿何不捕之?’儿言:‘雉方将雏’ 亲 瞿然而起,与 恭 诀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迹耳。今虫不犯境,此一异也;化及鸟兽,此二异也;竖子有仁心,此三异也。久留,徒扰贤者耳。’还府,具以状白 安 。”后以“鲁雉”谓地方官吏施行仁政,犹如 鲁恭 化及田雉。 唐 骆宾王 《春夜韦明府宅宴》诗:“雅琴驯 鲁 雉,清歌落 范 尘。”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鲁雉"并非现代汉语常用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古代文献与典故进行考释。从汉语词典学角度分析,其核心释义可分为以下两类:


一、典源释义:鲁恭驯雉(核心含义)

指东汉鲁恭任中牟令时,以德政感化百姓,致使雉鸟不惧行人的典故,典出《后汉书·鲁恭传》。

详细释义:

雉鸟因地方官吏仁德教化而亲近人类,象征政治清明、民风淳厚。后世以"鲁雉"或"驯雉"比喻地方官施行仁政、德化百姓的治绩,或借指祥瑞之兆。

文献佐证:

《后汉书·卷二十五·卓鲁魏刘列传》载:"(鲁恭)专以德化为理……雉过其旁,旁有童儿,亲曰:'何不捕之?'儿言:'雉方将雏。'亲瞿然而起。"

宋代李昉《太平御览·职官部》引此典称:"鲁恭化治,雉驯桑下。"


二、地理释义:鲁国雉门(引申含义)

指春秋时期鲁国都城曲阜的雉门(宫殿正门),属周代礼制建筑"五门"之一。

详细释义:

"雉门"为诸侯宫城的外朝之门,象征礼法秩序。《左传》《周礼》均载其制,后以"鲁雉"代指礼制规范或宫阙建筑。

文献佐证:

《左传·定公二年》:"雉门及两观灾。"杜预注:"雉门,公宫之南门。"

《周礼·天官·阍人》郑玄注引郑司农云:"王有五门:外曰皋门,二曰雉门……诸侯三门,有皋、应、路。"


学术考辨与使用建议

  1. 语义优先级:

    现代语境中"鲁雉"多指向"鲁恭驯雉"典故,强调德政教化;"雉门"义因专有性较强,需明确语境使用。

  2. 权威工具书参考: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收录"驯雉"词条释为"地方官吏施行仁政",未单列"鲁雉",但引《后汉书》为书证;《辞源》"雉门"条详释其礼制内涵。

  3. 使用场景:

    适用于历史文化论述、古代政治制度研究及成语典故类文本,日常交流极少使用。


参考文献来源

中华书局点校本《后汉书》:https://www.zhbc.com.cn/

《太平御览》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中华书局《春秋左传注》(杨伯峻校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周礼注疏》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辞源》(商务印书馆修订版)

网络扩展解释

“鲁雉”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词汇,其含义与古代官员施行仁政相关,具体解释如下:

一、典故来源

“鲁雉”出自《后汉书·鲁恭传》。东汉时期,鲁恭任中牟县令时推行德政,不滥用刑罚。当时郡县遭遇虫灾,但中牟县未受波及。河南尹袁安派人调查,发现当地儿童因“雉方将雏”(雉鸟正在哺育幼鸟)而不忍捕捉,由此感叹鲁恭的仁政感化了百姓和鸟兽。

二、词义解析

  1. 字面含义
    • 鲁:指鲁恭,也代指山东地区;
    • 雉:一种鸟类,象征自然生灵。
  2. 引申含义
    指地方官吏施行仁政,达到“化及鸟兽”的境界,后成为称颂官员德政的典故。

三、文学应用

唐代诗人骆宾王在《春夜韦明府宅宴》中曾用“雅琴驯鲁雉”一句,借“鲁雉”赞誉韦明府的善政。这一典故在唐诗中多次出现,成为官员政绩的象征。

四、总结

“鲁雉”通过历史事件和文学化用,从具体人物事迹演变为文化符号,强调仁政对百姓乃至自然的影响。其核心思想与儒家“以德化民”的理念一脉相承。

别人正在浏览...

奥大碧眼胡不稂不莠册授超奇聪明过人丹碌點唇顶门眼洞烛对胶顿混番官膰肉凤雏麟子膏梁子弟鬼捣国际市场古冶海峡汗粒红衫儿红阳黄光黄埔军官学校枷号脚划船浇浅吉普集贤忾叹刳胎杀夭理曹掾利亮里学蛮氏梅録奶名拟托驽铅攀留平均利润辟仗丘轲却惑殇宫扇市声威大震水火无情书叙随缘乐肃物痰桶头脑发胀吞言咽理望人吴姬贤人奊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