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容貌姿态。《楚辞·招魂》:“容态好比,顺弥代些。” 王逸 注:“言美女众多,其貌齐同,姿态好美,自相亲比。” 南朝 宋 鲍照 《绍古辞》之五:“ 三越 丰少姿,容态倾动君。” 宋 苏轼 《减字木兰花·庆姬》词:“天真雅丽,容态温柔心性慧。”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到府,住花园中,极珠帘玉屏之丽。出拜两姝,容态絶世。”
“容态”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含义和用法如下:
发音:róng tài
释义:指容貌姿态或仪态风度,常用于描述人的外貌与举止。例如《楚辞·招魂》中“容态好比,顺弥代些”,即形容女子容貌姣好、姿态优雅。
词义溯源
该词由“容”(容貌)和“态”(姿态)组合而成,最早见于先秦文学作品。南朝鲍照《绍古辞》中“容态倾动君”,宋代苏轼《减字木兰花》中“容态温柔心性慧”,均以“容态”形容内外兼具的美感。
文学内涵
不仅指外在容貌,还隐含气质与性情。如清代袁枚《随园诗话》提到“极珠帘玉屏之丽”,通过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容态的华贵。
多用于古典文学或诗词中,现代汉语较少使用。例如:
“她容态端庄,举止间尽显古典韵味。”
《容态》是一个描述人的外貌和气质的词语,意为容貌和神态。
《容态》的拆分部首是“心”和“立”,其中“心”表示与情感、内心相关,“立”表示站立、直立之意。它由16个笔画组成。
《容态》来源于古代汉字演变而来,最早的记载可以追溯到《说文解字》。
《容态》的繁体字为「容態」。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容态》的古代写法如下:
【容】:像一个小孩子并列着两只手。意味着容纳、容忍。
【态】:由“舌”和“目”组成。上面的部分是舌头,下面的部分是眼睛。表示人的外貌和表情。
她的容态端庄大方,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容颜、神态、容忍。
容貌、表情。
丑陋、呆板。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