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润滑嘴唇,拭净舌头。意谓极力用话语打动人,多指谗毁。《后汉书·宦者传·吕强》:“羣邪项领,膏脣拭舌,竞欲咀嚼,造作飞条。” 李贤 注:“膏脣拭舌,谓欲谗毁故也。” 清 钱谦益 《<范玺卿诗集>序》:“寖假而膏脣拭舌,訾议其短长,蜉蝣撼大树,斯可为一笑已矣。”
“膏脣拭舌”(gāo chún shì shé)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字面解释:
指用油脂涂抹嘴唇,用布巾擦拭舌头。
引申意义:
比喻极力用动听的言辞打动他人,多含贬义,常用于描述谗毁或刻意修饰言辞以影响他人判断的行为。
部分文献(如《战国策·楚策四》)将其解释为“修饰辞藻使言辞典雅”,但此用法较少见,主流释义仍以《后汉书》及后世文学引用为准。
该成语多用于形容通过精心修饰言辞以达到谗毁或说服目的的行为,使用时需结合语境判断其具体倾向。
《膏脣拭舌》是一个描述修身养性的成语,它的意思是擦拭嘴唇舔舐舌头,形容人言谈举止时刻注意修养,言行慎重。
首先来拆分部首和笔画:膏(⺼、高下结构、5画)、脣(⺣、疋、6画)、拭(扌、字边、8画)、舌(舌、4画)。
《膏脣拭舌》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周礼•地官》:“又以膏止未滂乃食,……以舌抹脣者赐之一倍”,意为在举行祭祀仪式时,在尚未完全烧成的肉上抹脂膏,然后用舌头舔拭,以示尊重。后来这个行为被引申为修养的象征,用来形容一个人讲话时言之有物,慎重而谦和。
膏脣拭舌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膏唇拭舌」。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与现代稍有不同,「膏唇拭舌」成语的古文写法为「膏脣拭舌」,所使用的字体结构相似,只是在一些字的笔画上有所变化。
以下是「膏脣拭舌」在句子中的例句:
与「膏脣拭舌」相关的组词有:膏脂、拭目以待、舌绽莲花。
与「膏脣拭舌」近义词有:言之有物、言之成理、言之有故、言之谨慎。
与「膏脣拭舌」反义词有:口齿不清、言之无物、言而无信。
拔短梯薄褴便养不遑柴烟蛏田车軿迟俄齿轮传动赤贫独舂分担抚运附奏甘泽漍漍亥步豪戚闳大不经薨夭火警佳处讲室解究兢兢乾乾经纬度就根儿郡将抠搂鹍弦拢捻鸾扇络绎不绝麦芽摹録闹闲齧厀盘顶愆弊巧立名目清活活起起髯髩荣齿烧春圣经贤传审择使低嘴识职手本收秋私窟腾逴填涌吐下望阳违恋武把子乌乌销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