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赋纳的意思、赋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赋纳的解释

(1).谓普遍采纳。赋,通“ 敷 ”。《左传·僖公二十七年》:“《夏书》曰:‘赋纳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 杨伯峻 注:“赋为敷之借字,徧也。” 唐 元稹 《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且臣闻之,古者以言赋纳,岂虚美哉?盖用之也。”

(2).指缴纳的田赋。《清史稿·食货志一》:“北路 镇 迪 各属,垦熟地不过十二三,赋纳既亏,閭里窳敝。”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赋纳”一词在古汉语中有两个主要释义,具体如下:

一、普遍采纳(通假用法)

  1. 释义:这里的“赋”通“敷”,意为广泛、普遍,“纳”指采纳。整体表示广泛听取或全面接受意见。
  2. 出处:
    • 《左传·僖公二十七年》引《夏书》:“赋纳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杨伯峻注:“赋为敷之借字,徧(遍)也。”
    • 唐代元稹在策论中也沿用此义,强调古代君王通过广泛纳言选拔人才。

二、缴纳田赋(经济术语)

  1. 释义:指土地税或相关赋税的缴纳,属于古代经济制度中的专称。
  2. 实例:
    • 《清史稿·食货志》记载,清代新疆北路因垦地不足,导致“赋纳既亏”,体现赋税征收与实际农田状况的关联。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左传》《清史稿》原文或权威注疏。

网络扩展解释二

赋纳 (fù nà) 是个汉字词语,具有多种意思和用法。下面来逐步解析: 拆分部首:赋 (fù) 的部首是贝 (bèi),纳 (nà) 的部首是缶 (fǒu)。 笔画:赋 的笔画数是 four (4),纳 的笔画数是 six (6)。 来源:赋纳 一词是由两个独立的汉字组合而成的,在古代汉字使用中,意味着 “赋予”和 “收纳”。 繁体:赋纳 一词的繁体形式是賦納。 古时候汉字写法:根据古代汉字笔画的写法,赋的写法可以是赍,而纳 的写法可以是納。 例句:他赋予了我重要的责任。 她收纳了我的意见。 组词:赋予、赋予官衔、收纳、纳税。 近义词:给予、授予、容纳、接纳。 反义词:剥夺、拒绝、排斥。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