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委杖 ”。1.依凭,依靠。《三国志·吴志·楼玄传》:“诸吏之中,任干之事,足委仗者,无胜於 楼玄 。”《晋书·王导传》:“ 导 为政务在清静,每劝帝克己励节,匡主寧邦。於是尤见委杖,情好日隆,朝野倾心,号为‘仲父’。”《宋书·臧质传》:“ 何文敬 趋走厮养,天性愚狡, 质 迷其姦諂,寘怀委仗,遂外擅威刑,内游房室。”《周书·尉迟迥传》:“ 迥 通敏有干能,虽任兼文武,颇允时望。 太祖 以此深委仗焉。”
(2).谓丢弃武器。 晋 葛洪 《抱朴子·自叙》:“ 洪 独约令所领,不得妄离行阵,士有摭得众者, 洪 即斩之以徇,於是无敢委杖。”《金史·完颜杲传》:“詰旦,战于 河 上,大败其众,皆委仗就擒。”
根据权威来源和文献资料,“委仗”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解释:
核心含义(成语用法)
指“委托他人办事并给予信任”,由“委托”(交办事务)和“仗”(依靠、信赖)组合而成。例如在管理事务中,上级对下属的信任托付可称为“委仗”。
其他文献中的引申义
依凭、依靠
见于《三国志·吴志·楼玄传》:“足委仗者,无胜于楼玄”,意为楼玄是值得依靠的能臣;《晋书·王导传》提到王导因才能被“委杖”(即委仗),体现对其能力的信赖。
丢弃武器
军事语境中指放下兵器投降或溃散,如《金史·完颜杲传》记载敌军“皆委仗就擒”,即弃械被俘。
注意事项
如需进一步考证古籍用例,可参考《三国志》《晋书》等原始文献。
《委仗》是一个汉字词语,读音为wěi zhàng,有三个基本的意思:
1. 委托他人办理事情;
2. 授予权利给他人;
3. 托付给他人。
《委仗》的部首是女字边旁,笔画数为9画。
《委仗》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繁体字,即「委仗」的原始写法。繁体字与简体字略有区别,即「委」的繁体字为「委」,「仗」的繁体字为「儅」。
在古代,「委仗」的汉字写法不同于现代的「委仗」。古时候写作「委托」、「托仗」或「授予」等字形。
1. 我完全委仗你来处理这个项目。
2. 他得到了上司的委仗,负责组织这次会议。
3. 小明将他的事务委仗给了可信赖的朋友。
《委仗》可以组成一些相关的词语,如「委仗书」表示委托书;「委仗代理」表示代理权;「受委仗」表示接受他人委托。
与《委仗》意思相近的词语有「委托」、「授权」、「托付」。
相反的意思词有「拒绝」、「独自」、「自己」。
拜折八一宣言苍岑苍松翠柏草茵敞罔趁墟驰爽春敷出世色打降稻畴等则低小杜浣花咄嗟叱咤放青复音词革角恭俭枸芑勾捉鬼路虺虺葫萝卜尖团音骄兵悍将急拍繁絃隽彦圹埌梨饤坐离缺梨子龙箕聋哑症胪句谋志貊乡鼠攘农舍拼音陗核青祇日全食软禁篛篷三惊绱鞋舍生忘死霜鸦岁考锁国肃疏汰絶汤壶薇垣问寝闲暮戏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