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 代禁军之一。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九:“ 狄武襄 状貌奇伟,初隶拱圣籍中为 延州 指使。”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宋金官印》:“按《宋史·兵志》:‘拱圣指挥二十一。’ 乾德 中,选诸州骑兵送闕下,立为驍雄,后改驍猛。 雍熙 四年,又改拱辰,未几改今名。盖拱圣为殿前司所属禁军之一。”参阅《宋史·兵志一》。
“拱圣”是一个历史术语,其含义主要与宋代军事制度相关:
基本释义
指宋代禁军之一,属于殿前司管辖的军队。该部队由骁猛军改编而来,最初名为拱辰军,后更名为拱圣军,主要职责为护卫宫廷。
历史沿革
据《宋史·兵志》记载,拱圣军设立于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前身为骁猛军,后经历两次改名最终定为“拱圣”。乾德年间,宋太祖曾选拔各州骑兵组建类似精锐部队。
职能与地位
作为禁军精锐,拱圣军直接负责皇帝与宫廷安全,属于中央直属武装力量。其将领如狄青(狄武襄)等曾由此军出身。
其他释义说明
部分非权威资料(如)将“拱圣”解释为“尊崇圣人”的成语,但此说法缺乏可靠文献支撑。主流历史文献及权威词典均未收录该成语用法。
扩展阅读
若需了解更详细的宋代禁军编制,可参考《宋史·兵志》或叶梦得《石林燕语》。
拱圣,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词汇。它源自于我国古代圣贤崇拜和帝王尊崇的文化传统,含有对圣人儒学思想的崇拜和推崇之意。
拱圣这个词汇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手部旁(扌)和土部(土),共计六个笔画。
拱圣一词最早来源于《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是儒家思想中的经典之一,总结了儒家学说的精髓。在古代,拥有儒家思想的皇帝会尊崇这些圣贤的言行,因此出现了拱圣一词。
拱圣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拱聖」。
在古代汉字中,拱圣的写法为「拱聖」,其中「聖」为圣字的古体。
1. 他对待前辈的教导充满敬意,展现了拱圣的精神。
2. 皇帝每年都会亲自拜谒孔庙,以示对圣贤的拱圣之意。
拱圣在组词中可以与其他词汇搭配使用,如:拱卫、推拱、拱手、敬拱等。
拱圣的近义词包括:尊崇、崇敬、推崇、崇拜等。
拱圣的反义词可以是:蔑视、嘲笑、贬低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