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泛指酒器。 唐 柳宗元 《平淮夷雅》:“天子饯之,罍斝是崇。”
以下是“罍”和“斝”的详细解释:
定义与用途
罍是中国古代大型盛酒器和礼器,流行于商晚期至春秋中期,主要用于祭祀或宴饮时盛放酒液。《诗经》中“我姑酌彼金罍”即描述其使用场景。
形制特征
定义与用途
斝是小型温酒器兼礼器,盛行于商晚期至西周中期,用于行“裸礼”(祭祀时浇酒于地)或温酒,常与觚、爵配套使用。
形制特征
特征 | 罍 | 斝 |
---|---|---|
用途 | 大型盛酒器 | 小型温酒器/礼器 |
流行时期 | 商晚期至春秋中期 | 商晚期至西周中期 |
形制 | 圆/方形,多耳,带盖(方罍) | 圆口三足,双柱,无盖为主 |
纹饰风格 | 繁缛神秘,浮雕低平 | 早期简约,后期多层纹饰 |
如需进一步了解青铜器分类,可参考考古中国()或博物馆展品说明。
《罍斝》一词是指古代汉字中的一个字,意为整齐排列的碗和筷子。它是由字形组成的,字形由「罍」和「斝」两个部分构成。
「罍」的部首是「缶」,表示与食物、器皿等相关。它的笔画数为11。
「斝」的部首是「斗」,表示与盛放、筒状物等有关。它的笔画数为7。
《罍斝》一词最早出现在《广韵》中,是古代的一个汉字。在繁体字中,它的形状和简体字相同,没有区别。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形式有所不同。《罍斝》的古时候写法可能略有差异,但基本上没有大的变化。
1. 她在餐桌上摆放着一套精美的罍斝,给客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这家餐馆的装修风格非常独特,每张餐桌上都放着一套精巧的罍斝。
罍斝-整齐排列的碗和筷子
碗筷-餐具
整齐-井井有条
排列-横竖交错地安排
餐具-筷子、碗、盘等用于进餐的工具
餐盛-饭后饮食清洁的行为
凌乱-不整齐、杂乱无章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