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耗净尽。《汉书·魏豹田儋韩王信传赞》:“ 周 室既坏,至 春秋 末,诸侯秏尽,而 炎 、 黄 、 唐 、 虞 之苗裔尚犹颇有存者。” 颜师古 注:“秏,减也。言渐少而尽也。”
“秏尽”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hào jìn,基本含义是消耗净尽,指事物逐渐减少直至完全耗尽。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该词强调“逐渐消耗、最终用尽”的过程。其中“秏”通“耗”,意为减少、消耗;“尽”表示完全、终结。两者结合,常用于描述资源、力量或群体数量的递减直至消失。
出处与例证
源自《汉书·魏豹田儋韩王信传赞》:“周室既坏,至春秋末,诸侯秏尽,而炎、黄、唐、虞之苗裔尚犹颇有存者。”
颜师古注:“秏,减也。言渐少而尽也。” 此处指春秋末期诸侯势力因长期消耗而衰微。
用法与场景
多用于书面语境,可描述具体资源(如财力、兵力)的枯竭,也可引申为抽象事物的消亡。例如:“连年战乱导致国库秏尽。”
与相似词的区别
“秏尽”更突出随时间推移逐渐减损的语义,兼具客观性和历时性。
秏尽(shà jìn)是一个古代汉字,有着丰富的含义。它指的是耗尽、用尽的意思。
秏尽是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是禾(hé)部,右边是斤(jīn)部。它总共有12个笔画。
秏尽是古代汉字,它的繁体字为“耗盡”。
在古时候,秏尽的写法和现在有些不同。它的上半部分是“禾”字的上部分画线,并且下面多了一横。下半部分则和现在的写法相同。
1.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假期就秏尽了。
2. 他日以疲惫之身,毅然决然地将所有的力量秏尽于事业之中。
秏尽的相关词组有:
1. 干尽:做完或用完所有的事情。
2. 力尽:力量用尽。
秏尽的近义词是:用罄、耗尽。
秏尽的反义词是:充盈、充实。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