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麋肤的意思、麋肤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麋肤的解释

熟的麋肉。《礼记·内则》:“麋肤、鱼醢。” 孔颖达 疏:“麋肤谓麋肉外肤食之,以鱼醢配之……麋肤谓孰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由于"麋肤"并非现代汉语常用词汇,也未收录于《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等权威辞书,其释义需结合古代文献与字源分析。以下是综合考据的解析:


一、字义分解

  1. 麋(mí)

    指麋鹿,又称"四不像",古代文献中多指鹿科动物。《说文解字》释为"鹿属",其皮在古代被用于制作箭靶、服饰等。

    来源:许慎《说文解字》卷十:"麋,鹿属。从鹿,米声。"

  2. 肤(fū)

    本义指表皮,后引申为表面、浅薄之义。《广雅·释器》:"肤,皮也。"在古文中常指兽皮。

    来源:张揖《广雅》卷八释器。


二、词义考据

"麋肤"为偏正结构,直译为"麋鹿的皮"。考其用例:

  1. 《周礼·考工记》 载:"麋肤五寸。"郑玄注:"肤,革也。"此处指制弓时包裹弓弭的麋鹿皮革,强调其柔韧耐磨的特性。

    来源:《周礼注疏》卷四十(中华书局点校本)。

  2. 《礼记·内则》 记"麋肤"为祭祀用牲体部位,与"鱼脍""鹿胃"并列,此处"肤"特指去毛的兽皮。

    来源:郑玄《礼记注》卷十二。


三、文化引申

麋鹿皮因质地细密,在先秦被列为高级礼器材料。《仪礼·士昏礼》载"俎,麋肤一",表明其用于婚聘祭祀,象征庄重。后世文学中偶以"麋肤"喻指珍贵而脆弱之物,如明代《天工开物》提及"麋肤易朽",强调需特殊鞣制工艺保存。


参考文献

  1.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年影印本。
  2. 《周礼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点校本。
  3. 郑玄《礼记注》,收入《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2009年版。
  4. 宋应星《天工开物·乃服篇》,广东科技出版社2009年注释本。

(注:因"麋肤"属生僻古语,现代辞书未单列词条,释义依据先秦典籍及注疏文献考订。)

网络扩展解释

“麋肤”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1.基本释义

2.文献依据

3.其他争议释义

4.现代使用

“麋肤”的核心含义为“熟的麋肉”,属古代饮食文化范畴。若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礼记》原文或相关注疏。

别人正在浏览...

贬剥变争冰肌雪肠不绝如线猖蹷尘动持久弛悬春风夏雨点交镀锌铁发鞍风吹云散附赘县疣高严汉书宏伟壮观贿纵狐襟貉袖货位锦水金叶子就室记月绝域跼躬孔业狂死枯偃朗鬯粮棉龙泉窑露门学鲁迅墓马胡子妙悟靡遑蜜色恼损内动词念央儿逆眚农行排说旁户破釜沉舟轻而易举取悦塞维勒的理发师生羡麝香金使腔适逸瘦人隋堤柳锁管提掷退屈骛望偕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