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重病。
“笃疴”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释:
字词结构
使用场景
该词属于较生僻的书面用语,日常交流中更常用“重病”“病入膏肓”等替代。若需进一步了解其文学用例,可参考古典文献或权威词典。
《笃疴》是一个古代汉字词语,形容病情非常严重且久治不愈的疾病。可用来形容身体或心理上的痛苦。
《笃疴》这个字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竹”和“疒”。其中,“竹”是由四画组成的,而“疒”由五画组成。
《笃疴》这个词的源自古代的一些医学文献。在古代医学中,医生会根据病情不同使用不同的诊断词汇来形容疾病的程度和严重性。
在繁体字中,《笃疴》的写法是《篤痾》。
在古代汉字中,《笃疴》的写法是类似于现代汉字的样子,只是字形可能略有差异。古代汉字的形状和现代有一些变化,但基本上保持了同样的意义。
1. 他患有一种笃疴已经多年,一直没有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
2. 这种疾病在医学上属于笃疴,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治疗来缓解病情。
1. 疾病
2. 严重
3. 不愈
1. 久病
2. 重病
3. 好久不愈
1. 轻微疾病
2. 小病
3. 快速恢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