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典的意思、铭典的详细解释
铭典的解释
记功的典册。《周书·史宁陆腾等传论》:“席卷 巴 梁 ,则功著铭典;云撤 江 汉 ,则声流帝籍。”
词语分解
- 铭的解释 铭 (銘) í 铸、刻或写在器物上记述生平、事迹或警诫自己的文字:铭刻。铭文。铭志。墓志铭。座右铭。 在器物上刻字,表示纪念,永志不忘:铭记。铭心。铭骨。铭诸肺腑(喻永记)。 中国古代用于铭刻的文字逐
- 典的解释 典 ǎ 可以作为标准的书籍:典籍。字典。词典。经典。引经据典。 标准,法则:典章。典制。典故(.典制和掌故;.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典范。典雅。典礼。典型。 指典礼:盛典。大典。 主持,主
专业解析
从汉语词典角度解析,“铭典”一词可拆解为“铭”与“典”二字,其含义融合了这两个字的精髓,主要指向具有深刻纪念意义或典范价值的著作、典籍或准则。以下是详细解释:
-
“铭”的核心含义:
- 动词义:本指在金属器物或石碑上刻铸文字,引申为深刻记住、永志不忘。如《礼记·祭统》:“夫鼎有铭。铭者,自名也,自名以称扬其先祖之美,而明著之后世者也。” 强调其记载功勋、流传后世的功能。
- 名词义:指刻铸有文字的器物(如钟鼎、碑石)或刻铸的文字本身,即“铭文”。这些文字通常用于记述功德、警戒或重大事件,具有庄重、不朽的特性。参考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
“典”的核心含义:
- 名词义:指重要的文献、典籍、经典著作,是记载法则、规范、史实或重要思想文化的权威性文本。如“典籍”、“经典”、“法典”。《说文解字》:“典,五帝之书也…庄都说,典,大册也。” 强调其作为标准和依据的价值。
- 形容词义:引申为标准、法则、典范。如“典范”、“典则”。参考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
“铭典”的合成含义:
结合“铭”的“深刻铭记、不朽记载”与“典”的“重要典籍、行为准则”之意,“铭典”通常指:
- 值得永远铭记和遵循的经典著作或准则:指那些内容深刻、价值崇高、具有永恒指导意义,应当被后世永远记住并奉为典范的书籍、文献或道理。它强调这些典籍或准则不仅重要,而且其精神或教诲需要被镌刻在心,世代相传。
- 具有典范意义的铭文或记载:指那些刻铸在金石等载体上,内容本身具有经典价值、堪为后世楷模的文字记录。
- 蕴含深刻教诲的典范:泛指任何可以作为行为楷模、蕴含深刻道理并被人们长久铭记的人、事、物或精神。
-
用法与文化内涵:
“铭典”一词蕴含着中华文化中对历史传承、道德规范和文化经典的尊崇。它不仅仅指具体的书籍或文字,更强调其承载的精神价值需要被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具有纪念性、典范性和永恒性。在具体语境中,它常用于形容那些对个人、社会或民族产生深远影响的伟大著作(如儒家经典、重要历史文献)或精神遗产。参考来源:汉语语料库及传统训诂学理论。
“铭典”意指值得深刻铭记并奉为典范的重要典籍、准则或具有不朽典范价值的记载,融合了“铭记不忘”与“经典规范”的双重内涵,体现了对崇高精神和文化价值的永恒追求与传承。
网络扩展解释
“铭典”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含义如下:
基本解释
- 词义:指记录功绩的典籍或册子,通常用于表彰功勋。
- 拼音:míng diǎn(注音:ㄇㄧㄥˊ ㄉㄧㄢˇ)。
字义拆解
- 铭:
- 本义为在器物、碑碣上刻写文字以记述功德或自我勉励,如“墓志铭”“铭功”。
- 引申为深刻铭记,如“铭心”“铭诸肺腑”。
- 典:
- 指标准、法则(如“典范”),或经典书籍(如“词典”),也可指典故。
古籍例证
《周书·史宁陆腾等传论》中记载:“席卷巴梁,则功著铭典;云撤江汉,则声流帝籍。” 此处“铭典”即指记载功勋的典籍。
使用场景
- 多用于历史文献或正式文体中,描述对功绩的书面记录。
- 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属于较为书面化的表达。
如需进一步了解近义词或例句,可参考沪江在线词典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崩骇彩鹢冲斥垂头搨翼楚匠椿槿淡浄稻鼈道臣滴墨东风浩荡对本对利返道饭钱非诋丰沃分散主义高宴拱极黑花蛇怀黄佩紫豁落图奖罚分明将军树近照吉祥哭嚎蜡飨连霄轮递内乐府齐交轻果穷节器志曲高和寡呿呀宂从茹藘散文集圣裔适当失合使君滩实相守和受审霜色戍火死沓沓佻薄剃度顽磁妄匠五台山雾委无曾午正小轿小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