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询问礼法;学礼。《礼记·曲礼下》:“在朝言礼,问礼,对以礼。”《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孔子 适 周 ,将问礼於 老子 。” 唐 刘长卿 《将赴南巴至馀干别李十二》诗:“江上花催问礼人, 鄱阳 鶯报 越 乡春。”
“问礼”是一个具有历史和文化内涵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询问礼法或学礼
指通过请教他人来学习礼仪制度或礼法知识。这一用法源于古代典籍,如《礼记·曲礼下》提到“在朝言礼,问礼,对以礼”,强调礼在正式场合的重要性。历史上著名的例子是孔子曾专程到周朝都城向老子请教礼法(《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这一事件对儒家文化发展影响深远。
礼节性问候
在社交场景中,指向他人表示问候或致意,体现尊重与关怀。例如拜访长辈、参加宴请时通过言语或行为表达礼貌。
“问礼”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礼制的重视,既包括制度层面的规范(如周代礼乐),也包含人际交往的伦理准则。孔子问礼于老子的典故,更成为儒道思想交融的象征。
提示:若需了解具体历史事件(如孔子问礼细节),可参考《史记》等文献;现代礼仪应用可查阅社交礼仪类书籍。
《问礼》一词是指对他人的礼貌行为进行询问、打听、询问的意思。通常用于礼节上询问别人有关礼仪或礼貌方面的事情。
《问礼》的部首是“讠”(让字旁),表示与言语有关。其笔画数为13画。
《问礼》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礼仪文化和交往方式。在古代,人们非常注重礼节和礼貌,问询、打听礼仪事宜是一种常见的行为。
繁体字为「問禮」。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问礼》在古时候的写法为「問禮」。
1. 我向老师问了一个礼节问题。
2. 他很有礼貌,总是问别人如何正确地行礼。
1. 问候:表示向别人致以问候。
2. 问好:表示向别人问候、打招呼。
3. 询问:表示对某个问题进行咨询、打听。
有关礼貌会有很多类似的词汇,如:礼仪、礼貌、礼节。
在礼貌礼节的背后有相对的反义词,如:失礼、无礼。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