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继绝世的略语。《管子·小问》:“诛暴禁非,存亡继絶。”《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受遗託孤,匡辅朕躬,继絶兴微,志存靖乱。”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洪端明入冥》:“緑衣举手加额曰:‘善哉问!忠孝为先,继絶次之,戒杀又次之。’” 清 袁枚 《随园随笔·不可亦可》:“《大清律》有官员袭荫一条云:‘有嫡立嫡,无嫡立庶,无庶以同族之伦次相当者继之。’犹有古时诸侯继絶之意。”参见“ 继絶世 ”。
继绝,汉语复合词,由“继”与“绝”两个单字构成,其核心含义为“延续濒临断绝的事物”。根据《汉语大词典》解释,“继”指接续、承袭,“绝”指断绝、消亡,组合后多用于描述对传统、血脉、技艺等中断事物的恢复与传承。
从词源学角度,《古代汉语词典》指出,“继绝”最早见于先秦典籍。例如《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中“继绝世”指延续濒临断绝的贵族宗法体系,《孟子·离娄下》“继绝世,举逸民”则扩展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现代语义已延伸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濒危语言抢救等领域,如《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将其定义为“使中断的事物延续发展”。
权威辞书中,《辞海》强调该词包含“主动干预性”,特指通过人为努力恢复中断状态,与自然延续的“继承”形成语义区别。《新华成语大词典》更收录“继绝存亡”成语,佐证其在汉语体系中的深厚文化积淀。
“继绝”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延伸,以下是综合解释:
“继绝”最初源于“继绝世”,指恢复已灭绝的宗祀或延续断绝的后代。例如《论语·尧曰》中提到“兴灭国,继绝世”,意为让衰亡的国家复兴、断绝的世族延续()。后引申为对濒临断绝事物的挽救与延续。
在当代语境中,“继绝”可泛指对濒临消亡的文化、技艺等抽象事物的保护与传承,例如“继绝学”指延续濒危的学术流派()。
需注意与“继续”“断绝”的拆分义区分。“继绝”作为固定词汇,更强调“延续本将断绝的事物”,而非单纯继续或终止()。
拜求饱食终日飙霆不顾大局步行簿圆长须从心所欲道体禘祀二朝廷肺萎陷功化挂欠鼓髯后曹黄牛妪撶楸互动混侔角里饥寒交切井然禁固极数拒命媿服劳费离畔六房马蛋谋策谋图不轨拈花一笑殴蹋跑外漂母飧评点屏置裒刻蒲龙艾虎前导轻安扔掉润玉骚人墨客扫帚星扇搋水溜溜肃队索逋忘归问禁相沿成习闲润显圣校稿遐夷瞎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