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邓廷桢的意思、邓廷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邓廷桢的解释

(1776-1846)清末官员。江苏江宁(治今南京)人。历任安徽巡抚、两广总督。1839年协同林则徐整顿海防,查禁鸦片。次年调任闽浙总督。鸦片战争爆发后,率军击退来犯的英舰。不久受投降派诬陷被革职。后又被起用为陕西巡抚。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邓廷桢(1775-1846)是清代中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将领和文学家,其姓名及生平在汉语文化中具有深厚的历史意涵。以下从词典释义角度分析该词条:

  1. 姓名释义

    邓廷桢姓名为典型的汉族命名结构。“邓”为姓氏,源自商周时期的古国名,后演变为常见姓氏;“廷”指朝廷、公堂,象征政治抱负;“桢”取自《说文解字》中“刚木也”,喻指坚贞刚直的性格。三字组合体现了传统儒家“修身齐家治国”的理想,《汉语大词典》将其列为清代名臣代表词条。

  2. 历史地位

    作为道光朝重臣,邓廷桢历任安徽巡抚、两广总督等职,任内整顿盐务、平反冤狱,并与林则徐共同主持虎门销烟,被《清史稿》评价为“力持清议,与林则徐同心御侮”。其抗英举措被近代史学家视为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重要事件,相关事迹收录于《中国历史大辞典》。

  3. 文学成就

    邓廷桢工于诗词,著有《双砚斋诗钞》,其作品以咏史、述怀见长,语言沉雄苍劲。文学评论家钱仲联在《清诗纪事》中特别收录其《水龙吟·雪中登大观亭》等词作,称其“词风遒上,足与林则徐抗手”,彰显其作为“封疆大吏诗人”的独特地位。

  4. 历史评价

    《辞海》将其定位为“鸦片战争时期抵抗派代表人物”,近代学者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中援引其奏疏原文,佐证其“务实而具战略眼光”的为政特质。故宫博物院现存其书法楹联真迹,印证了其“儒将风范”的文化形象。

网络扩展解释

邓廷桢(1776-1846)是清代晚期著名官员、抗英禁烟民族英雄,其生平与贡献可从以下方面综合阐述:

一、基本身份

字维周,又字嶰筠,号妙吉祥室老人、刚木老人,江苏江宁(今南京)人,祖籍苏州洞庭西山明月湾。嘉庆六年(1801年)进士,历任安徽巡抚、两广总督、闽浙总督、陕西巡抚等职。

二、政治与军事贡献

  1. 禁烟运动:1839年任两广总督期间,与林则徐密切合作,整顿海防、查禁鸦片,并在虎门多次击退英舰挑衅。
  2. 鸦片战争抗英:调任闽浙总督后,率军击退来犯英军,保卫东南沿海。
  3. 政治沉浮:因投降派诬陷被革职,发配伊犁,后重新起用为陕西巡抚,以清廉勤政著称。

三、文学成就

工书法、擅诗文,著有《双研斋词》《石砚斋诗抄》等,其词作被评价为“洁净自守,胸次坦白”。

四、历史评价

被后世尊为民族英雄,南京东郊仙林有其墓地,现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林则徐并称禁烟运动核心人物,展现了晚清官员抵御外侮的气节。

(注:以上信息综合自多个权威来源,完整内容可参考相关历史文献或博物馆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安佚百举包厢八咏楼倍伴彬彪比值孛罗不瞽不聋测试常起居彻里至外乘策吃荤饭椿槿春意图东望西观斗鸡眼耳余分耗旉布釜鱼甑尘光缝鹤翎后槽换妾鹄色藉槀精当经纬万端静言庸违进卮锦帙极小军家具象烂游刘邦梅芝魔媪偶语陪装缥醪朴壹灊庐巧合秋至稔收盛筵必散枢轴黍铢填充万全之策文圆质方侮傲鹜溏物宗汙罇抔饮霞笺纤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