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自署名。 唐 曹唐 《汉武帝于宫中宴西王母》诗:“长生碧字期亲署,延寿丹泉许细看。”《宋史·礼志一》:“祝版当进署者,并命秘阁吏书,上亲署讫,御寳封给之。”
“亲署”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亲自署名”,常见于古代文献和正式文书中,强调签名行为的亲自性和权威性。以下是详细解释:
“亲署”是一个兼具历史厚重感和功能性的词汇,其使用多与权威、正式性相关,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典》《宋史》等来源。
亲署(qīn shǔ)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分组成:亲(qīn)和署(shǔ)。
亲是一个独体字,是由亻(人)和亲旁构成的,表示人与人之间的亲近、亲属关系。它是一个非常常见的字,常用在形容亲近、亲密、亲属等词语中。
署也是一个独体字,是由⺆(人)和者旁构成的,表示一个有职位、有权力的人。署多用于职位、官员、文件等词语中。
亲署来源于古代文献,最早的记录出现在《尔雅》中。字面意思是亲属签署文件,即由亲属亲自签署的文件。后来,这个词逐渐扩展,可指由相关人员签署的文件,如官员、领导或亲友签署的文书。
在繁体字中,亲署的写法保持了原本的形态,没有发生变化。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亲署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亲字的早期写法类似于今天的“親”,强调了亲近的含义。署字则有多种写法,古代常常使用“聿”字作为旁边部分。
以下是一些关于亲署的例句:
1. 他亲署了这份重要文件,表示他对其担任的职位负责。
2. 我的父亲作为领导,常常亲署很多重要文件。
组词:亲自、亲属、亲密、签署、亲戚、亲情
近义词:亲自签署、亲自动笔、亲自落款
反义词:代署、袖手旁观、授权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