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南朝 梁 岳阳王 萧詧 降 西魏 ,被立为 梁 帝,史称 后梁 (公元554年-587年)。又称 北梁 。
(2). 五代 之一。 朱温 代 唐 称帝,国号 梁 ,史称 后梁 (公元907年-923年)。《资治通鉴·后梁纪一》 胡三省 注:“《通鑑》以前纪已有 萧梁 ,故此称曰 后梁 。”
后梁是中国历史上两个不同时期政权的正式名称,需根据具体语境区分:
一、五代时期政权(907-923年) 后梁是五代十国时期首个中原王朝,由朱温(朱全忠)建立。据《汉语大词典》记载,"后梁"特指"五代之一,公元907年朱温代唐称帝,国号梁,史称后梁"(来源:汉语大词典出版社《汉语大词典》第3册)。该政权定都开封(东都)与洛阳(西都),历时17年,最终被后唐所灭。其疆域以中原为核心,涵盖今河南、山东及湖北北部地区。
二、南北朝时期政权(555-587年) 南北朝后期萧詧建立的西梁政权亦被称作"后梁",《中国历史大辞典》明确标注此为"南朝萧氏在江陵建立的政权,为与五代后梁区别,多称西梁"(来源:上海辞书出版社《中国历史大辞典》)。该政权作为北周附庸存在32年,后被隋文帝废除。
三、词源学解析 从构词法分析,"后"字在历史称谓中具有时序指代功能,《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指出"后梁之'后',系史家为区别同名王朝追加的方位词"(来源:商务印书馆《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4版)。这种命名方式符合《史通》确立的"同名前缀"修史原则,与先秦梁国形成历史区隔。
四、史学界定标准 根据《中国历史纪年表》的断代标准,判定后梁性质需注意三个要素:①是否控制中原地区;②是否获得五代正统地位;③是否被《旧五代史》收录。其中朱温建立的后梁满足全部标准,而萧詧政权仅符合区域性政权特征。
后梁是中国历史上两个不同时期的政权名称,需根据具体语境区分:
朝代归属
为五代十国时期首个中原王朝,取代唐朝,标志着中国进入分裂割据的「五代十国」阶段。
建立背景
由朱温(朱全忠)建立。其原为黄巢起义军将领,后降唐并逐步控制中原,907年逼迫唐哀帝禅位,改国号「梁」,史称后梁。
疆域与都城
以河南为中心,控制今河南、山东、陕西等地,是五代中疆域最小的政权。初都开封,后迁洛阳。
统治特点
灭亡
923年,李存勖建立后唐并攻灭后梁,末帝朱友贞自尽。
又称北梁,由南朝梁宗室萧詧(chá)降西魏后建立,定都江陵。作为西魏/北周附庸政权存在,587年隋朝统一时灭亡。
《资治通鉴》将五代朱梁称为「后梁」以区别于南朝萧梁。若无特别说明,通常指五代后梁。
暴滥碧波草衣曾几何时産乳茶食称警程隶冲平夷易虫蠁创始春禁丹诀燔焫沸卉缸砖高才生怪道瑰迈孤豚腐鼠悍顽遑息虎落护免叫唤贾师今是昔非嵁峻科判宽免里閈六历络绎呕苻排房暴骨掐巴惸然趣务任人摆布人治儒侠三元里绳削深仄设设守持水饼随乡入乡肃谒唐环委府威迫温惠蚊眉五窦联珠相臣乡刑消任铣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