肤寸的意思、肤寸的详细解释
肤寸的解释
(1).古长度单位。一指宽为寸,四指宽为肤。《公羊传·僖公三十一年》:“肤寸而合。” 何休 注:“侧手为肤,案指为寸。”
(2).借指下雨前逐渐集合的云气。 晋 张协 《杂诗》之九:“虽无箕毕期,肤寸自成霖。” 唐 王昌龄 《悲哉行》:“长云数千里,倐忽还肤寸。” 宋 黄庭坚 《放言》诗之五:“微云起肤寸,大荫弥九州。” 清 郑廷旸 《天香·淡巴菰和樊榭》词:“縈雾难分,撩云不定,也同肤寸俄泛。”参见“ 肤寸而合 ”。
(3).比喻极小或极少。《战国策·秦策三》:“昔者, 齐 人伐 楚 ,战胜,破军杀将,再辟千里,肤寸之地无得者,岂 齐 不欲地哉,形弗能有也。” 宋 王安石 《和平甫舟中望九华山》之一:“尚无肤寸功,岂免窃食嫌。” 清 刘銮 《五石瓠·盆景》:“今人以盆盎閒树石为玩,长者屈而短之,大者削而约之,或肤寸而结果实,或咫尺而蓄鱼虫,概称盆景。”
词语分解
- 肤的解释 肤 (膚) ū 肉体表面的皮:皮肤。肌肤。切肤之痛。体无完肤。 表面的,浅薄的:肤浅。肤泛。 大:“薄伐猃狁,以奏肤公”(“肤公”即“大功”)。 笔画数:; 部首:月; 笔顺编号:
- 寸的解释 寸 ù 中国市制长度单位,一尺的十分之一:尺寸。 短小:寸土。寸阴(日影移动一寸的时间)。寸心。寸步难行。 姓。 笔画数:; 部首:寸;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肤寸”是古代汉语中的复合量词,其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详细解析:
-
基本定义——长度单位
- 古代以人体部位为测量基准:伸直手掌时,单指宽度为“寸”(约3厘米),四指并拢的宽度为“肤”(约12厘米)。《公羊传》何休注“侧手为肤,案指为寸”即为此意,常见于典籍如《战国策》中“肤寸之地”的表述。
-
比喻义——极微小的事物
- 引申为形容极小空间或极少量事物,如王安石诗“尚无肤寸功”表达微薄功劳,清代《五石瓠》用“肤寸而结果实”描述盆景植物的精巧形态。
-
气象意象——云气聚合
- 特指降雨前逐渐聚集的云气,如晋代张协诗句“肤寸自成霖”,唐代王昌龄“长云数千里,倐忽还肤寸”,均以云气的快速聚合暗喻自然变化。
该词体现了古代汉语“近取诸身”的造词特点,兼具实用度量与文学意象双重功能。需注意现代汉语已不常用此词,多见于古籍或仿古文体。
网络扩展解释二
肤寸(fū cùn)是一个汉字词,意思是皮肤的寸,即指表皮的厚度。
肤字由“⺣”部首和“旬”部组成,可以将肤字拆分为两个笔画。
在繁体中,肤字保持了和简体相同的形状和字义。
肤字源自古时候汉字的演变,最初的写法中包含有额外的笔画,但随着时间的变化,这些笔画逐渐减少,最终形成了现代的写法。
以下是肤寸的例句:
1. 她的肤寸白皙,令人羡慕。
2. 这种护肤品可以改善肤寸细腻度。
与肤寸相关的组词包括肤色、肤泽、肤质等。
近义词:皮肤、外皮
反义词:里子、骨子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出。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