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缃帙的意思、缃帙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缃帙的解释

浅黄色书套。亦泛指书籍、书卷。《宋书·顺帝纪》:“詔曰:‘…… 姬 夏 典载,犹传緗帙; 汉 魏 餘文,布在方册。’” 南朝 梁 萧统 《<文选>序》:“词人才子,则名溢于縹囊;飞文染翰,则卷盈乎緗帙。” 唐 李贺 《示弟》诗:“醁醽今夕酒,緗帙去时书。” 清 袁于令 《西楼记·检课》:“俺相公书房中琅函万叠,緗帙千层,都是我收拾。”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缃帙”是一个古典汉语词汇,现详细解释如下:

  1. 拼音与结构

    • 拼音:xiāng zhì(“缃”读第一声,“帙”读第四声)
    • 结构分解:“缃”指浅黄色,“帙”为包书的布套或书衣,合意为浅黄色书套。
  2. 本义与引申义

    • 本义:浅黄色的书籍封套,用于保护古籍。古代常用黄檗染纸防蛀,故书套多呈浅黄色。
    • 引申义:代指书籍、书卷,如唐代李白诗句:“帙解带芸香,卷开分缃色。”
  3. 文化意涵

    • 象征古代文人对典籍的珍视,如“缃帙散乱”形容战乱导致书籍散失。
    • 常用于诗词中营造雅致意境,如李商隐“缃帙晨开琐闼旁”。

现代使用:多见于文学创作或历史文献研究,日常口语中已罕用。

网络扩展解释二

缃帙

缃帙(xiāng zhì)一词是指古代女子衣襟上垂挂的细带,通常用来装饰衣物。它由“缃”和“帙”两个字组成。

缃的拆分部首和笔画

缃这个字由“纟”(红)和 “亡”(wang)组成。它的总笔画数为七。

帙的拆分部首和笔画

帙这个字由“巾”(jin)和 “十”(shi)组成。它的总笔画数为八。

来源

缃帙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小雅·缃裳》:“缃裳袭袭,二矛重瞖。”在古代,女子的衣襟上常常挂着用缃帙装饰的细带,用以增添衣物的华丽和女子的美感。

繁体

缃帙的繁体字为“黃帙”,在台湾和香港地区常用。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的字典中,缃帙的写法有所不同。其中,《说文解字》将“缃”字写作“糅”,而《康熙字典》将其写作“纕”。

例句

1. 她衣襟上佩戴了一条精美的缃帙。

2. 这件古代服饰使用了细腻的缃帙点缀。

组词

缃袍、缃绫、缃彤、缃绮

近义词

霞帔、纨绮、锦绣

反义词

素裳、黑衣

别人正在浏览...

百二山河谤端贝裘变幻莫测谄心螭魅绰名贷假蛋家公滴骨规圜洪飇鸿印花藟皇羲汇款单见风使帆交鬭娇泥截击镜湖金闺国士济世之才九神计无由出勘查赖皮子劳动权老乞婆棱峻脸红筋涨路劫懜懜明竁民生木脚道沐泳鸟尽弓藏弄潮儿女娘家欧碧起集起炕气闷闷清脆穷思毕精启行人功入伏瑞莲三炮山郎稍婆申戒笋蒲违强陵弱文毋害吴歈献款小来小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