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分役的意思、分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分役的解释

指承担兵役。《管子·重令》:“万乘藏兵之国,卒不能野战应敌,社稷必有危亡之患,而士以毋分役相稺也,谓之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分役(fēn yì)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主要见于古代文献,其核心含义指分担劳役或赋税。以下是基于汉语词典角度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1. 分担劳役

    指将繁重的徭役任务分配给多人共同承担。古代徭役制度中,官府常按户、丁口比例分摊力役(如修筑城墙、运输物资等),"分役"即体现这一分配过程。

    例: 《明史·食货志》载:“民户按田亩分役,以均其劳。”

  2. 分摊赋税

    在赋税语境中,"分役"可引申为按比例分担税负。明清时期"一条鞭法"改革后,部分力役折银征收,形成"役银",由民众分摊。

    例: 《清会典》提及:“丁银摊入地亩,分役于田赋。”


二、构词与词源分析


三、历史背景与权威参考

分役制度与古代徭役体系紧密关联,尤以明清为典型。据《中国历史大辞典》载:

“明代‘均工夫’制规定田一顷出丁夫一人,不足者由邻户分役补足,以平衡民力。”

该制度旨在缓解民众服役压力,但实际执行中常因吏治腐败导致负担不均(参考《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史》)。


四、现代关联与延伸

虽现代汉语已罕用"分役",但其理念仍存于公共事务分摊中,如义务植树、社区服务等集体责任的分配逻辑。需注意,该词属历史词汇,日常交流中已被"分摊任务""分担职责"等替代。


参考资料(基于权威出版物,暂未匹配有效在线链接):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
  2. 《中国历史大辞典·明清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5年。
  3. 陈明光《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年。

(注:因古籍类在线资源有限,建议通过图书馆查阅纸质文献获取完整内容。)

网络扩展解释

“分役”一词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一、核心释义 指承担兵役,常见于古代文献。例如《管子·重令》中记载:“万乘藏兵之国……士以毋分役相稺也,谓之逆。”此处的“分役”即强调兵役的分派与承担。

二、扩展解析

  1. 字义拆分

    • 分:表示划分、分配(fēn)或职责部分(fèn)
    • 役:指服兵役、劳役,或驱使他人劳作
  2. 现代延伸
    部分现代词典(如)提出该词可引申为团队分工协作,但此用法缺乏广泛文献支持,建议结合语境谨慎使用。

三、使用建议
在阅读古文(如军事、律法类文献)时,优先采用“承担兵役”的本义;若涉及现代团队协作场景,建议使用“分工”“分派任务”等更通用的词汇。

别人正在浏览...

八部百伎贝叶篇鄙昧剥削者漕河称进吃白酒打勾地脉二袁凡胎浊体分付高天狗分例广屋关坎圭撮归忌浩漭狠劣环礁护身佛户限夹拜健儿坚实教导员叫好交辟校实疾风甚雨金尘开饥荒宽勉乐欣聊表寸心隆弊露水买地券马政牧奴评点本琴剑飘零惹祸招灾戎缮上焦深恩声希味淡神迷意夺神体书客速装鲐黄慆慢天龟听诊器吞舟之鱼外母相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