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丛辰名。其日忌远行归家、移徙娶妇。《后汉书·郭镇传》:“ 桓帝 时, 汝南 有 陈伯敬 者,行必矩步,坐必端膝……行路闻凶,便解驾留止,还触归忌,则寄宿乡亭。” 李贤 注引《阴阳书·历法》:“归忌日,四孟在丑,四仲在寅,四季在子,其日不可远行、归家及徙也。”
“归忌”是古代历法中的一种禁忌术语,属于传统择日文化中的丛辰名(即根据星宿、时辰推算的凶吉日)。以下是详细解释:
归忌由“归”(返回、归宿)和“忌”(避讳)组成,字面可理解为“忌讳回归”。具体指特定日期不宜进行远行归家、搬迁移徙、婚娶等活动,否则可能触犯禁忌。
根据月份不同,归忌日对应的地支方位为:
例如,农历正月(寅月)的丑日即为归忌日,不宜归家或迁徙。
归忌反映了古代天人感应的思想,人们通过规避特定日期以求平安顺遂。现代已逐渐淡化,但仍可见于民俗研究或传统历法应用中。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后汉书》《阴阳书》等古籍或权威词典来源。
归忌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具有多重含义。它既可以表示对某些事物的疏远和远离,也可以表示对某些人或物的忌讳和避讳。
归忌这个词的部首是彳和心,并且包含了11画。彳是指行走的脚步,心则代表着内心。所以,归忌的意思可以理解为“内心归于远离”,也可以解读为“内心禁忌避讳”。
归忌一词源于古汉语,最早出现在《左传·僖公五年》一文中。由于归忌的含义较为复杂,也因为它常常和禁忌、避讳等概念有关,所以在古代文献中的使用频率相对较低。
在一些繁体字书写系统中,归忌的写法与简体字稍有不同。繁体字将彳的右边添上了一点,表现为「詭忌」。
古时候,归忌的写法比较繁琐。在《康熙字典》中,归忌的写法为「归彗月切古文彳。从心即聿聿古文示行之义。」可见,古代的汉字书写笔画更为复杂。
以下是几个归忌的例句:
组词:归路、归程、忌讳、远离。
近义词:禁忌、避讳、讳忌。
反义词:接纳、欢迎、接受。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