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神体的意思、神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神体的解释

精神与肉体。《晋书·隐逸传·杨轲》:“﹝ 軻 ﹞常卧土床,覆以布被…… 铺 ( 荀铺 )发 軻 被,露其形,大笑之。 軻 神体頽然,无惊怒之状。” 北齐 邢卲 《冀州刺史封隆之碑》:“神体秀异,志识閒爽。” 唐 长孙佐辅 《山居》诗:“星昏归鸟过,火出樵童还。神体自和适,不是离人寰。”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神体"一词在汉语中属于复合词,其含义需结合"神"与"体"的本义及引申义来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层核心含义:

  1. 神灵的形体或本体

    指神话传说、宗教信仰中神明、仙人或超自然存在的具体形态或本质存在。例如在道教典籍或民间信仰描述中,常提及神灵具有不同于凡人的、超凡脱俗的"神体"。

    来源参考: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权威词典释义基础)

    来源参考:任继愈 主编.《宗教大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8. (涉及宗教概念阐释)

  2. 精神与肉体的统称

    此义项将"神"理解为精神、心神、灵魂,"体"指躯体、肉体。"神体"合称即指人的精神与肉体两个方面,强调身心合一的状态。常见于中医养生、古代哲学或文学作品中,讨论身心关系或修养之道。

    来源参考:罗竹风 主编.《汉语大词典》.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986-1994. (大型历时性词典,收录古义及用例)

    来源参考:李经纬 等 主编.《中医大辞典》.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涉及传统医学身心观)

  3. (文学、艺术)神妙的体制或风骨

    在古代文论或艺术评论中,"神体"可指作品所体现出的高超、精妙的内在风骨、气韵或整体风貌,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强调作品超越形式的内在精神和独特气质。

    来源参考:詹锳.《文心雕龙义证》.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9. (对古代文论术语如"风骨"、"体性"的深入解析有助于理解此引申义)

    来源参考:袁行霈.《中国文学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讨论中国文学特质与批评术语)

"神体"的核心含义围绕"神灵本体"、"身心整体"以及"超凡的艺术风骨"三个维度展开,其具体所指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该词体现了汉语复合词在宗教、哲学、医学及文艺批评等领域的丰富应用。

网络扩展解释

“神体”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因语境不同而有所差异。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1. 精神与肉体的结合
    这是最传统的释义,常见于古代文献。如《晋书》记载“神体頽然”描述精神状态,唐代长孙佐辅的诗句“神体自和适”则强调身心和谐。北齐邢卲的碑文中“神体秀异”也指人的整体气质。

  2. 宗教与神话中的含义

    • 神明依附的物体:指寺庙、神像等具象载体。
    • 超凡的形体:比喻神灵的形象或拥有特殊能力的存在,如小说中“修真世界的神体觉醒”。

二、延伸与比喻用法

  1. 文学创作中的扩展
    现代网络文学常将“神体”设定为具有超自然力量的体质,例如“修真者觉醒神体后获得异能”。

  2. 形容卓越特质
    可引申为“非凡的能力或状态”,如“用兵如神”中的“神”体现超凡谋略。

三、发音与结构

四、使用场景与示例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或小说中的用法,可参考、2、8的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半宵襃忠博辨长笺车牀鹑甸打连厢點飢法道佛子浮麦梗寇光头三鼓肚哈气宏纵画札虎骨娇怯击败解愁疾棘锦裙开玩笑可佳棱嶒林屋率亮鸣锣悯护末日审判目治手营内房宁固爬窝平施泼家私潜匿遣情绮季请安青羊茕弱奇谭屈漾十全十美时体手掌四击四唐私壻肃迓通条湍驶文墨诬饰相极闲说销金洗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