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备战与修缮宫室之事。《魏书·世宗宣武帝纪》:“戎缮兼兴,未遑儒教。”
“戎缮”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指备战与修缮宫室之事,常用于描述古代兼顾军事防御和宫室修缮的政务活动。该词由“戎”(军事)和“缮”(修缮)两部分构成,分别代表军事行动与建筑维护。
“戎缮”反映了古代政权对国防与基建的双重重视,其使用多见于史书或文言文,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魏书》相关章节或权威词典。
戎缮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拆分部首分别为戊和缶。戊是五行之一,象征着坚固和稳定。缶是古代的一种容器,用来储存酒水等物品。戎缮的意思是指军队中的装备和物资,也表示戎器之补缮修理。
戎缮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中,作为古代战争中军队装备和物资的称谓。在文献中,它常常与军事有关的词语一起出现,如戎器、戎车等。
戎缮的繁体字为「戎縿」。
在古代,「缮」字的写法有些差异,有时会将「⺧」写作「⺷」,字形较为复杂。
1. 士人关注国家的戎政和缮治。
2. 古代帝王注重戎缮,以保障军队的装备供应。
戎器、戎车、缮治、缮写、缮造
戎器、兵器、军备
敌器、敌人、敌军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