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谓六腑中的三焦之一。一般指胃的上口到舌下这一部位,包括心肺。主要功能是呼吸和血液循环等。《灵枢经·营卫生会》:“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膈而布胸中。”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夫虚证种种不同,而参之性则专有所主,不通治各证。以藏府而论,参惟至上焦、中焦,而下焦不至焉。”参见“ 三焦 ”。
上焦是中医术语,主要有以下层面的含义:
部位划分
上焦属于三焦之一,位于横膈膜以上的胸腔区域,涵盖心肺两脏,部分文献提到还包括头面部及上肢。
《灵枢·营卫生会》描述其范围“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膈而布胸中”。
功能特点
主司呼吸与气血运行,负责宣发卫气、输布水谷精微至全身,如《灵枢》所言“若雾露之溉”。
在温病三焦辨证理论中,上焦对应外感病初期阶段,病位多在手太阴肺经,表现为发热、咳嗽等肺系症状。
中医认为上焦功能失调可能导致气短、咽喉不适、皮肤干燥等问题,治疗常选用轻清宣散的药物(如参类药性偏走上焦)。
如需更专业的医学指导,建议咨询中医师获取个体化诊疗方案。
上焦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上”和“焦”。
“上”字的部首是口,它共有3画。而“焦”字的部首是火,它共有10画。
上焦这个词最早出现在《黄帝内经》之《素问》中,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之一。它指的是人体的上腹部,是脾胃传导气机和水谷之道的区域。
上焦的繁体字为「上焦」。
上焦在古时候汉字写法中并没有太大变化,其字形保持相对稳定。
1. 他的上焦功能受损,导致消化不良。
2. 调理上焦是中医治疗的重要一环。
上皮、焦虑、腹焦
上腹部、上腹腔
下焦、中焦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