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焚身的意思、焚身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焚身的解释

焚烧身体。旧时宗教信徒以之作为一种祈祷、赎罪行为。《法苑珠林》卷三四:“若所传无谬者,当使焚身之后舌不焦烂。”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一:“自言所积恶业至重,须焚身以懺。” 鲁迅 《而已集·略谈香港》:“一个和尚去告状追债,而债户商同通事,将他的状子改成自愿焚身了。”

犹丧生。焚,通“ 僨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象有齿以焚其身,贿也。” 孔颖达 疏引 服虔 曰:“焚,读曰僨;僨,僵也。为生齿牙,僵仆其身。”后用以比喻因贪利或积财而得祸。 唐 沉仲 《象环赋》:“取其焚身之齿,奋其截肪之色。”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焚身”作为汉语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焚烧身体”,但在不同语境中存在具体化引申。根据《汉语大词典》(第二版)解释,“焚身”可作以下释义:

一、本义指实际燃烧躯体的行为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收录该词时,强调其字面含义为“引火烧身”,例如《周易·旅卦》中“鸟焚其巢”的卦象,暗含身体遭受火焚的意象。

二、引申为自招灾祸的隐喻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记载“象有齿以焚其身”,此处以象牙招致猎杀为喻,《中华成语大辞典》指出该用法开创了“因贪致祸”的象征体系。明代《警世通言》中“财帛焚身”的表述,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警示含义。

三、现代汉语的特殊用法 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中,该词被标注为书面语,特指“自焚行为”,如《人民日报》2021年报道中“极端情况下的焚身抗议”,保留了词源中的悲剧色彩。

四、文化典故中的复合意象 《汉语成语源流大辞典》提及“玩火自焚”的典故,源自《尚书·盘庚》中“若火之燎于原”的警示,将“焚身”与行为后果建立逻辑关联,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劝诫范式。

网络扩展解释

“焚身”一词的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一、本义解释 指焚烧身体的行为,常见于古代宗教仪式或极端赎罪方式。如《法苑珠林》记载信徒通过焚身祈祷,并出现“焚身之后舌不焦烂”的传说。鲁迅在《略谈香港》中亦提及相关案例。

二、通假含义 “焚”通“僨”(同“偾”),表“覆灭、丧生”之意。此用法源自《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象有齿以焚其身,贿也”,孔颖达疏注解释为因象牙珍贵反致大象遭捕杀,比喻因贪利招祸。唐代沈仲《象环赋》中“焚身之齿”即用此典。

三、现代引申 部分现代语境中(如),该词被引申为成语,喻指自毁前程或自取灭亡的行为,但此用法权威典籍中未见明确记载,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典型用例

  1. 宗教行为:宋《睽车志》载僧人“焚身以懺”赎罪。
  2. 比喻贪利致祸:《左传》以象牙招杀身之祸作警示。

别人正在浏览...

拔葵膀子比轮孛彗彻曙待决打辣酥颠沛滴修都速洞开风人诗逢遭分治妇侍赶节餻糜隔眼公古哩蓇蓉画押互异降逮降袭谏折晈洁踖陵精打精九光履遽步橘子靠头枯蘖来来来自霿淆藐然秘历磨它子穆远内科学平贱青笋启钥确切烧鸭沈魂沈明水粉鼠偷松糕淞江鲈田方赠题授万万千千韦絝威压五长乌骊马贤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