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名。《山海经·西山经》:“ 嶓冢之山 ……有草焉,其叶如蕙,其本如桔梗,黑华而不实,名曰蓇蓉,食之使人无子。”
蓇蓉(gū róng)是《山海经》中记载的一种传说植物,其含义和特征可归纳如下:
形态描述
蓇蓉的叶子形似蕙草(一种香草),茎部类似桔梗,花朵呈黑色且不结果实。这种独特的外观使其在古代文献中具有辨识度。
生长环境
主要分布于嶓冢山(今陕西或甘肃境内),该山生态环境神秘,多生桃枝竹、钩端竹,并有犀、熊等野兽及白翰、赤鷩等鸟类栖息。
据《山海经·西山经》记载,蓇蓉具有“食之使人无子”的特性,即食用后会丧失生育能力。这一描述赋予其神话色彩,可能反映了古人对自然植物的禁忌认知。
蓇蓉作为《山海经》中的奇幻植物,体现了古代文献对自然界的想象与象征性解读。其“不结果实”与“绝育”特性,可能隐喻对繁衍的警示或对特定生态现象的原始解释。
目前尚无明确科学证据证明蓇蓉的真实存在,学界普遍认为其属于神话生物范畴。相关研究多基于古籍文本分析,未发现实物或生物学对应物种。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山海经》原文或权威古籍注解。
蓇蓉是一个汉字词语,其意思是一个生长在水中的花朵,有着鲜艳的颜色和美丽的外形。蓇蓉的拆分部首是“艹”和“㠯”,由两个部首组成,共有13个笔画。
蓇蓉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在《诗经·魏风·蓇蓉》一篇中,蓇蓉被描述为一种鲜花,象征着美丽、纯洁和喜悦。据说,在古代,人们将蓇蓉花瓣放入酒中,以达到酒色鲜艳的效果。
在繁体字中,蓇蓉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都是由部首“艹”和“㠯”组成。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经历了许多变化。蓇蓉在古时候的写法可能与现在有所不同,但这些古代写法已经逐渐被现代汉字所替代。
以下是一些关于蓇蓉的例句:
1. 他手里拿着一朵盛开的蓇蓉,向我走来。
2. 这幅画色彩太鲜艳了,就像一朵蓇蓉花。
蓇蓉的组词有很多,其中一些常见的组词包括:蓇蓉花、蓇蓉酒、蓇蓉丸等。
近义词:芍药、玫瑰、牡丹。
反义词:凋谢、凋零、枯萎。
【别人正在浏览】